四月 2025
職場的未來不只關乎科技、自動化及職能提升,還關乎多樣化與治理。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2025年最新統計顯示,女性約占全球人口的半數,但全球國會席次中女性比例僅27.2%,內閣部會首長僅22.9%為女性。性別平等不僅是人權,更是充分發揮人類潛能、實現永續發展的重要環節。
女性政治人物比例較高的國家,持續推動職場性別平等政策,包括有薪家庭假、薪資透明化以及育兒基礎設施。這些政策的受益者不只是婦女,更有益於整體社會發展。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水利與農業機械化工程大學研究指出,每當國會女性比例增加10%,將可帶動GDP成長率增加0.7個百分點。
事實上,不只是參政比例,女性勞動參與率的提升亦有助於社會健全發展。PwC《2025全球女性工作指數報告》(Women in Work 2025)透過趨勢分析比對女性工作指數與生產力表現,結果顯示,女性勞動參與率與生產力之間存在正相關。提升女性職場參與度,不只能帶動生產力、促進經濟成長,更能豐富經濟多樣性、提升對人口變遷的適應性,達成經濟與社會的永續發展。
臺灣於2005年通過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明定立法委員選舉中,各政黨不分區當選名單之婦女席次不得低於二分之一。婦女參政權利入憲,帶動國會女性比例從1998年第4屆國會不到兩成(19.1%),持續成長至第11屆國會的41.6%,位居亞洲民主國家第一。
金管會近年亦循序漸進推動平權政策,促進上市櫃公司董事會成員多元化。金管會2021年修正發布「公開發行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要求公司於年報揭露董事會包括性別組成等多元化政策、具體管理目標與落實達成情形;並規範自2025年起上市櫃公司董事會任一性別董事席次未達三分之一者,應於年報具體揭露原因與採行之措施。在相關機制推動下,目前我國逾七成上市櫃公司已有設置不同性別董事。
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WEF)《2024全球性別差距報告》(Global Gender Gap 2024)顯示,全球還需要169年才能達到政治權力的性別平等;經濟機會與參與率則需要152年才能達到平權。性別平權的進步應從治理、工作權利等多面向著手,驅動結構性變革。本期資誠通訊摘要PwC《2025全球女性工作指數報告》重點發現,透過生產力分析,說明性別平等如何促進經濟與社會共融成長。
封面企劃 | |
專家觀點 | |
專業焦點 | |
資誠智識 | |
法令解析與輯要 | |
影音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