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en in Work 2025

2025全球女性工作指數報告

women in work
  • 2025-03-26
  • PwC最新發布《2025全球女性工作指數報告》,調查2022年至2023年間經合組織國家(OECD)性別薪資狀況。研究結果顯示,OECD會員國2011年以來平均得分上升了13分,達到69分,顯示女性就業提升和性別薪酬差距縮小。然而職場推動性別平等的速度依然緩慢,按照目前的速度,仍需46年才能消除性別薪酬差距。
  • 本報告透過生產力分析,說明性別平等有助提升生產力和促進經濟成長,並增進經濟多樣性、縮減薪酬不平等,強化整體技能基礎。

* 全球女性工作指數是由五項女性工作指標的加權平均值組成,分別為性別勞動參與率差距、全職就業率、勞動參與率、失業率以及性別薪酬差距。

主要發現

全球性別平等指數穩定成長

  • 過去12年間,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和七大工業國(G7)在五項女性就業關鍵指標皆呈現進步趨勢,女性勞動參與率與全職就業率正向成長,女性失業率、性別薪資差距與勞動參與率差距逐漸縮小,顯示越來越多女性進入並留在職場中,並獲得公平的報酬。特別是在2022年至2023年間,OECD會員國的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從72.1%升至72.7%,薪資性別差距從13.5%縮小到13.1%。
  • 2023年女性工作指數排名第一的國家為冰島,其次是紐西蘭和盧森堡。冰島於2022年至2023年間性別薪酬差距、女性失業率和就業率等三項指數皆有所改善,且為OECD會員國中女性勞動參與率(83.7%)最高者,可歸功於其育嬰假政策和托兒補助。
  • 2023年愛爾蘭的排名上升幅度最大,從2022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6位。主要受益於性別薪酬差距、女性勞動參與率、性別勞動參與率差距和女性失業率的改善。相較之下,智利、韓國和墨西哥今年的排名仍然墊底,但總指數得分在過去一年皆有提升。
  • G7國家於全球整體排名落後,其女性勞動參與率與薪資平等指標低於OECD平均水準,但女性失業率普遍較低。
  • G7國家的女性多集中於低薪職業,如長期照護與老年護理產業的從業人員90%為女性,其薪資水準僅為平均時薪的三分之二。此外,G7國家的平均育兒費用約占家庭收入10%,高於OECD平均6.5%,進一步影響女性重返職場的可能性。

性別平等有助提升生產力與GDP

  • 為了衡量職場性別平等對經濟表現的影響,本研究透過趨勢分析,比較G7和OECD在2011年至2023年間的女性工作指數與生產力表現,結果顯示女性勞參率與生產力(以每工時GDP衡量)之間存在正相關。
  • 職場性別趨勢分析
    • 2023年,OECD女性勞參率平均為72.7%,G7平均為71.7%。
    • OECD女性勞參率在2015年前相對平穩,介於66.3%至68.3%,之後則一路攀升,從68.8%上升到72.7%。
    • G7趨勢類似,2011至2015年的比例介於66.4%至67.9%,2016年後變化幅度增加,從68.5%上升到71.7%。
  • 上述波動受到多重因素影響,但過去五年來,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無疑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在女性占比較高的產業,女性勞動力參與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
  •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觀察,多數OECD國家在疫情後兩到三年內已恢復到疫情前水準,顯示女性就業市場逐步回穩。
  • 本報告根據文獻探討,設定「勞動力供給」及「職場多樣性」兩因子,量化女性參與度提高對生產力的影響。並假設以下表格的三種情境分析,估算生產力提升可帶動多少GDP成長。
  • 結果顯示,2011年至2023年間,OECD女性參與度提高帶來了每年0.30%的生產力提升,期間總成長達3.59%。
  • 提升女性的職場參與度,不僅能提升生產力,促進經濟成長,還能豐富經濟多樣性、減少薪酬不平等、提升對人口變遷的適應性,並強化整體技能基礎。

女性勞動參與率提升對生產力和國內生產毛額(GDP)的貢獻(年均)

情境
分析

2011到2023年間
數據分析

當未來20年的性別勞動參與率差距持續縮小

當以2011-2023的步調持續提升女性勞動參與率

 

生產力
提升百分比

GDP
提升金額

生產力
提升百分比

GDP
提升金額

生產力
提升百分比

GDP
提升金額

OECD

0.3%

45 億美元

0.22%

34 億美元

0.3%

45 億美元

G7

0.3%

152 億美元

0.22%

112 億美元

0.3%

151 億美元

女性工作指數影響途徑與變化趨勢(OECD平均)

女性工作指數影響途徑與變化趨勢(OECD平均)

相關連結

報告摘要時間:2025年03月04日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