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分析與觀點 – 2025年3月

  • 2025-03-26

中國商情

普華永道發布《第28期全球CEO研調中國報告:重塑商業模式,賦能新質路徑》

  • 2025年3月18日,普華永道發布《第28期全球CEO調研中國報告:重塑商業模式,賦能新質路徑》,於2024年10月1日至11月9日,訪問全球企業領袖 4,701名,其中包括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的企業領袖181名。調查結果顯示,儘管短期挑戰不容忽視,72%中國大陸CEO對未來三年的業務成長前景保持樂觀,並看好長期發展。
  • 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呈現前高、中低、後揚態勢,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34.9兆人民幣、成長5%。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因素較多,世界經濟成長動能不足,影響全球市場預測與投資信心。同時,中國國內經濟回升基礎有待進一步穩固和增強有效需求。
  • 中國CEO對於企業長期生存能力的信心回升,僅44%的中國CEO認為,若公司維持現狀發展,未來十年內可能面臨生存挑戰,相較2024年的75%顯著下降。
  • 多數中國CEO都堅定投入於加速企業重塑,在過去五年中至少實施了一項重大措施,包括投資生成式AI、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機會和威脅,以及重塑企業營運和商業模式等,積極以創新方式創造價值。
  • 隨著全球逐漸採用AI,49%中國大陸和67%香港CEO對於將AI融入核心流程具有高度信任,比例高於全球(33%)。此外,64%中國、73%香港CEO認為AI有助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63%中國、68%香港CEO表示有助提升獲利能力,比例皆超越全球平均水準。顯示AI在提升中國企業營運表現的應用日益廣泛,涵蓋資料分析、自動化和客戶服務等多面向。
  • 中國企業逐漸從氣候投資中獲得財務回報,60%中國、61%香港CEO表示,與氣候相關的產品或服務銷售額有所成長,43%中國、24%香港CEO表示相關成本下降,顯示中國正積極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加速實現經濟和社會永續轉型。

重點議題

解讀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之財稅方向

  • 2025年3月5日,中國大陸國務院提出《政府工作報告書》,回顧2024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並對2025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務進行部署。
  • 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大陸經濟平穩,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順利完成。以稅收角度來看,2024年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針對房屋買賣過程中所課徵的各種稅費進行調降或減免。並加大單邊開放力度,對與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給予產品零關稅優待。
  • 放眼2025年,中國政府預計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改革,統籌安排收入、債券等各類財政資金。並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展開零基預算試點改革、消費稅徵收後移、規範稅收優惠政策等。
  • 財政部等16個中央部會率先開展零基預算改革試點,以江蘇、浙江、湖南、吉林、寧夏、內蒙古等地密集發布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方案。打破基數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將資金重點用於民生、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中,不僅有利於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還可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進經濟發展。
  • 2025年中國政府將加快推進部分品項的消費稅徵收後移,意指將消費稅徵收環節從生產端調整到消費端,並將部分稅收劃歸地方政府,有利補充地方稅收收入來源,完善地方稅收體系建設。
  • 稅收優惠政策是發揮稅收調節機能的重要工具。2024年,中國在支持科技創新與製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上,全年減稅及退稅超過2.5兆人民幣。
  • 除財稅政策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穩定對外貿易發展、大力鼓勵外商投資、推動「一帶一路」計畫合作務實並深化,以及深化多邊和區域經濟合作等措施。

資本市場

【中國併購交易趨勢】2024年下半年交易金額相比上半年增長3成,預計2025年交易量或將有兩位數成長

  • 普華永道於2025年2月發布《2024年中國企業併購市場回顧與展望》顯示,2024年中國企業併購市場交易額較2023年下滑16%,跌至2,770億美元,創下近年新低;然而,由於風險投資交易量大幅回升,使2024年的總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24%。從半年期來看,併購市場交易量在過去兩年裡有穩定的回升;儘管缺乏超大型併購交易,2024年下半年的交易金額仍比上半年增長三成,達到了1,580億美元。
  • 2024年,超大型併購交易(交易金額超過10億美元)僅有39件,跌至近10年最少,其中18件與中國國有企業有關;工業(9件大型交易)、高科技(8件大型交易)和電力能源(6件大型交易)等產業更受大額資金青睞。
  • 2024年中國策略投資人的交易金額下降10%,數量減少4%。儘管中國政府發布多項政策提振併購市場,但投資人仍持觀望態度。
  • 以產業別來看,工業和高科技仍是最吸引企業的投資領域,如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生成式AI等熱門領域持續推動併購交易開展;此外,2024年金融產業也相當活躍,即使是較小的金融機構也在進行重組。
  • 私募股權融資發生劇變,人民幣基金勢頭強勁,鎖定中國市場的美元基金普遍募資困難。私募股權投資持續受到挑戰,整體交易量下跌11%,交易額下跌18%,為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準。許多外資私募股權在進行新投資時態度謹慎。財務投資者主導的大型交易僅有18件,其中8件由國資推動。
  • 風險投資基金(金額低於1,000萬美元的小型交易)交易量成長將近三分之二,達6,000多件;高科技和工業併購交易分別占交易量的39%和21%,顯示市場出現大量的小規模交易,如AI領域早期融資等。
  • 中國企業海外併購自2016年達到巔峰後,大規模交易有所減少,交易額連年下滑。從交易量來看,高科技、工業和健康產業是2024年最受中國投資人青睞的海外投資領域。

稅務及其他法規

香港特區政府最新財政預算案:強化財政整合,加推一系列措施加速推動香港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 2025年2月26日,香港政府發布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以強化財政整合為主調,推出一系列經濟振興措施。
  • 2024/25年度預算赤字為872億港元,將令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財政儲備減少至6,473億港元。儘管面對當前的挑戰,財政司維持對公共開支的嚴格控制,並在日趨不明朗的經濟環境下推動企業永續成長。
  • 值得注意的是,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其中一個亮點是透過各項稅務及非稅務措施,促進重點產業發展及永續成長,包括引入新的稅務優惠措施並優化現有的措施,以及全方位吸引企業、資金和人才。
  •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已於2025年3月1日起生效,該計劃目前於計算申請人投資額時,房地產投資金額上限為1,000萬港元。
  • 建立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對推動香港地區的航運、物流以及相關專業服務發展至關重要。財政預算案提及建議為合格大宗商品貿易商提供8.25%的優惠稅率,目標明年立法。且近期於人才清單中加入資深大宗商品交易專才,將有助於減少香港與主要海運司法管轄區之間的差距。
  • 香港證監會已釐清相關監管規定,以促進私募基金在香港上市;同時,港府也計劃優化改革交易機制,以確保在年底前在技術上兼容T+1結算週期。

《PwC中國市場分析與觀點》彙整中國普華永道出版資訊,本期資訊收錄起迄時間為2025年2月21日至3月20日。

相關服務:兩岸商務及稅務

中國稅務熱訊點評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