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盡職調查 供應鏈管理新篇章

ESG 盡職調查 供應鏈管理
  • Feb 13 2025
李宗哲 資誠普華綠色科技公司董事

盡職調查在一般的企業投資、併購案中是常見的流程,主要目的是為了確認對方公司是否值得被投資、是否有潛藏的風險,避免投資承擔過大的風險,為風險管理措施之一,在併購案件中常見有財務盡職調查商務盡職調查、稅務盡職調查、法律(法務)盡職調查等各面向在投資併購可能有潛在風險的查核。

近來,企業ESG面向風險也日益顯著,ESG盡職調查也逐漸從外商投資/併購台灣企業的要求之一慢慢成為台商併購外企的考量,依PwC Taiwan 2024台灣併購白皮書,標的公司ESG被判斷為負面評價時,有77%企業認為將對估值產生負向影響(微幅或重大);若被判斷為正面評價時,有65%企業認為將對估值產生正向影響(微幅或重大),顯示台灣受訪者在投資/併購時,對ESG的績效雖不致於至併購中止,但愈來愈占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盡職調查也應用在供應鏈管理上,一般具規模的廠商會對重要的供應商進行稽核(由內部人員或委外執行),雖名為供應商稽核,實也與盡職調查一樣是為了識別風險與管理風險。供應鏈管理從早期的供應商產品品質(如汽車行業的VDA, IATF)拓展到供應商作業環境、供應商員工權利、供應商員工安全(如RBA、BSCI),到現在要了解供應商的ESG各面向績效表現,在在都突顯了現在供應鏈管理的複雜度。

在2024年4月歐洲議會通過的企業永續盡職調查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Due Diligence Directive,CSDDD)後,受規範的企業(歐洲企業或達一定條件的企業)對供應鏈管理將有實質法規要求,也意味著台灣企業要繼續跟歐洲企業做生意,得熟悉他們對供應鏈盡職調整的規範及做法,做法可能會隨著不同的廠商有不同的實踐,但不論做法如何調整,如果在台灣的供應商在ESG績效能有一定水準甚或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相信能以不變應萬變。

CSDDD指令中對盡職調查內容包含人權與環境面向,依列出之清單,人權面向包含16項不可侵害受國際人權公約保障的權利;環境面向包含多個聯合國公約禁止或限制事項,如生物多樣性公約、斯德哥爾摩公約、水俁公約、鹿特丹公約、蒙特婁議定書、巴塞爾公約、防止船舶汙染國際公約、濕地公約等,也要求企業在訂定氣候轉型計畫,此計畫可能會涉及供應商(部份或全部)配合。

大部份企業對供應商稽核並不陌生,由於歐盟指令的引導可能更常使用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但除名稱轉換外,更需要關注的是盡職調查不再侷限於產品品質,除了在生產產品過程的表現外也還要再往外擴及供應鏈,以帶動整體供應鏈的ESG績效提升。企業除在交易/併購考慮ESG盡職調查以確保標的公司ESG可以滿足企業要求外,也應投入更多資源在現有(或未來)的供應鏈ESG績效管理。

Contact us

李 宗哲
李 宗哲

資誠普華綠色科技公司董事, PwC Taiwan

資誠普華綠色科技公司董事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