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 李宜樺
近年來國內外出現各種ESG評鑑,其模式及種類多元,包含由企業主動回應問卷,綜合評量ESG三大面向整體績效的S&P Global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Assessment(CSA)、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問卷回覆及評分的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問卷、或是由評鑑機構直接使用公開資訊進行評分的MSCI ESG Ratings等。隨著國際發展趨勢,台灣主管機關亦逐漸重視ESG評鑑,於2022年12月率先針對金融業公布「永續金融評鑑指標」,並於2023年3月公布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中提及將研議針對上市櫃公司推動ESG評鑑。未來ESG評鑑對企業的影響將日漸擴大,企業應了解評鑑的重要性和掌握其要點。
ESG 評鑑基於「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方面的表現去評估企業的永續發展面向,不同的評分機構可能會有不同的評分標準和方法。
目前在台灣最常見的ESG評分機構有:MSCI、FTSE Russell、S&P Global等。評分標準依評分機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至今尚未有一套一致性的標準。一般來說,評分機構會給企業一個綜合的評分,以反映企業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三個方面的整體表現,了解企業是否真正落實ESG,也可以幫助投資者了解企業的風險和機會,並幫助企業提高其可持續性和價值。
延伸閱讀:ESG是什麼?為什麼企業要重視?解密企業淨零轉型重要關鍵
ESG評鑑具有多種模式,不論企業是主動參與,或是被動受評,企業皆可透過評鑑結果全面檢視公司ESG推動情形,找出弱項,持續強化精進。企業在主動參與評鑑時,可以透過評鑑問項,掌握ESG趨勢變化,分析潛在的風險及機會,提早做出因應措施。
在ESG評鑑表現優異,更是能進一步吸引機構投資人眼光,增加獲得資金挹注的機會,或是提升品牌大廠的供應商或客戶對於企業品牌好感度。若企業想要參與ESG評鑑或精進ESG評鑑結果,資誠提供四大項建議做為企業行動的參考方向:
企業進行大型投資、技術升級或產業轉型時需要金融業的資金挹注,金融機構掌握龐大資金流向的控制權,近年來多數金融機構在投融資前會審慎評估對象的ESG風險及表現,除了基礎的產業別評估外,部分金融機構開始參酌ESG評鑑結果,將其納入檢核標準中,ESG評鑑結果將會影響金融機構對企業投融資的態度。
隨著永續意識提升,企業不應該只是再追求EPS,更應關注ESG議題帶來的風險與機會,ESG評鑑除了可供企業省思自身不足外,更能進一步讓金融機構,或其他外部利害關係人了解企業ESG績效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