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2023
2023年即將進入最後一個季度,回顧自2022下半年景氣反轉以來,包括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波動、中國大陸疫情反覆影響解封步調、全球緊縮貨幣政策以遏止通膨延燒、美國債務上限危機等政經變局,不僅衝擊經濟成長,也牽動全球資金流向。PwC於7月初發布的《資產財富管理革命:2023全球資產財富管理調查報告》(PwC’s 2023 Global Asset and Wealth Management Survey)統計指出,2022年全球資產管理規模(assets under management; AuM)年減近10%、下滑至115.1兆美元,為近十年來衰退幅度最大的一年,凸顯動盪政經情勢對投資意願及資產規模帶來的龐大影響。
不過,隨著經濟緩步回溫,通膨及升息壓力逐漸緩和,PwC預估,全球資產管理規模可望於2027年達到147.3兆美元,且屆時資產管理市場的營收可望成長至6,221億美元、超越2021年高峰期的5,991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私募市場營收占比可望從2020年的37.6%,大幅攀升至2027年的約50%。
有鑑於私募股權基金在國際投資、併購市場扮演的角色日益吃重,PwC於7月發布《2023全球私募基金責任投資調查報告》(PwC Private Equity Responsible Investment Survey 2023),針對來自全球22個國家、地區共166位私募股權基金公司合夥人進行調查。結果發現,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 PE)基金公司並非盲從投入ESG投資潮流,而是普遍認為ESG管理能創造價值。
本調查發現,70%的受訪者將價值創造列為驅動ESG活動的三大動能之一,認為組織將能透過ESG活動創造價值。此外有超過一半受訪者表示,過去12個月在尋找投資案源和進行盡職調查過程中,曾檢視ESG因素做為決策依據。其中又以氣候問題、生物多樣性、社會和治理等ESG議題,近期格外受到私募股權基金的重視。
面對越趨嚴格的國際法規及外界對公司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的高度期待,除了單純針對ESG商品、項目進行投資,企業的另一大當務之急,便是主動針對ESG議題採取行動、進行ESG管理,創造更多可量化的價值,方能真正促成營運的長期成長和各方利害關係人的共好。本期《資誠通訊》即分享《2023全球私募基金責任投資調查報告》的主要發現,探討身為ESG投資先行者的私募股權基金,進行ESG投資及推動ESG管理的實戰經驗與痛點,提供有志投入ESG的企業做為參考。
封面企劃 | |
專家觀點 | |
專業焦點 | |
資誠智識 | |
法令解析與輯要 | |
影音專區 | |
焦點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