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重塑三大課題

企業重塑三大課題
  • Feb 27 2024
周建宏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 

走過供應鏈大亂、存貨積壓、各國央行強勢升息的2023景氣低點,PwC Taiwan《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顯示,全球與臺灣企業領袖均預期2024全球經濟轉佳,然而對自身營收成長預估卻未見樂觀,45%全球與76%臺灣企業領袖認為企業需要轉型,否則將在十年內無以為繼,比例較去年調查更高(39%全球與72%臺灣企業領袖),可見企業不僅需要轉型,更要大刀闊斧「重塑」,在地緣政治衝突中強化供應鏈韌性、在科技變革中型塑創新機會、運用數位工具驅動永續減碳,將是企業2024年三大課題。

因應地緣政治,強化供應鏈韌性

今年調查顯示,39%臺灣企業領袖認為企業營運持續受到地緣政治衝突威脅。2024年不但是個全球超級選舉年,影響全球四成人口,中東煙硝未熄、紅海危機又起,大國科技戰仍將持續進行,愈趨複雜政治形勢,迫使供應鏈從長鏈變成短鏈,即使成本上升,為降低供應鏈風險,在地採購、生產、銷售已成為許多企業領導者心目中必備之選項。

因此,以往現場管理為主的模式,也隨著企業區域布局,轉成多點、多地遠端管理模式,企業領導者必須及時掌握狀況,方能形成適當決策,試想在供應鏈壅塞時,六小時或六週掌握狀況與應變的結果將全然不同。數位化可即時反應供應鏈現況,提早識別風險,提升供應鏈韌性。隨著企業區域化布局,也需要任用當地人才與跨國人才培養,將管理制度融入數位工具,可增加掌握資訊的效率,減少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溝通成本。

因應科技變革,型塑創新機會

生成式AI極快技術突破速度,將對每個人的生活與工作造成影響,從2024全球消費電子展(CES)可見端倪,展會所有創新與應用幾乎與AI相關。在今年調查中,雖然70%全球與54%臺灣企業領袖肯定生成式AI將改變企業價值創造方式,並且68%全球與59%臺灣企業領袖認為生成式AI將為產業帶來競爭壓力,卻僅有32%全球與14%臺灣企業在過去一年已採用生成式AI,可見企業已感受科技變革的重要性,然而採取行動的速度仍有加快的空間。

生成式AI最顯而易見的效果是提升效率,64%全球與59%臺灣企業領袖認為採用生成式AI可提升員工效率5%以上。目前企業在導入數位工具所面臨的瓶頸在於,雖然已導入數位化,卻無法真正減少人力,關鍵在於該段流程需整段由數位工具取代,方能真正節省人力。

生成式AI善於處理非結構化資料,抽取摘要與分析,加速創意實現,無論是建構新流程、開發新產品與服務,無須撰寫程式碼,可直接透過AI與數據資料工作,AI會將數據轉為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這讓企業更有機會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創造新商品與服務。因此,據調查顯示,也有企業將在採用生成式AI後將增聘員工,以應擴大營運量能。

因應環境永續,數位驅動減碳

今年調查結果可發現,超過九成受訪企業已經在減碳,最普遍採行的方式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根據PwC與世界經濟論壇(WEF)共同發布《啟動能源轉型之路》報告顯示,提升能源效率相當有效,以現有科技即可降低全球31%能源需求,且不增加能源使用量,企業可同時達成節約成本並提升效率。

不過,即使企業將自身碳排放減量至最低,範疇三碳排仍占企業整體碳排放65%至95%。目前雖已有許多致力於減碳的企業,卻多數集中於上市櫃公司。臺灣若要在2050達成淨零排放,也需要位在供應鏈眾多中小企業共同努力,然而目前企業所共同面臨的挑戰,在於解決方案與技術不易於負擔。秉持讓企業可負擔的初衷,PwC Taiwan開發數位工具,透過數位工具將減碳融入營運流程中,協助所有企業均能有效追蹤減碳量化成果。

速度是決勝關鍵

供應鏈韌性、科技變革、環境永續為企業重塑形成動能且環環相扣:追求供應鏈應變韌性時,同時也需要利用數位工具,促進供應鏈共同減碳;科技變革帶來新商業模式,也將成為提升供應鏈韌性與環境永續的利器。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受到轉型的急迫性,當所有企業都面臨相同的外部挑戰時,勝出關鍵就在於「速度」— 組織有能力適應變化,並且快速前進。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