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誠通訊第400期

洞悉關鍵礦物趨勢 強化供應鏈韌性

hero banner
  • 2025-08-15

編輯室報告

隨著全球加速朝淨零碳排目標邁進,能源轉型必需的關鍵礦物,包括銅、鋰、鎳、鈷等多種稀土元素,成為全球貿易與地緣政治焦點。聯合國能源轉型關鍵礦物小組(UN Secretary General's Panel on Critical Energy Transition Minerals)預估,至2030年全球對關鍵礦物的需求將增加近3倍。稀土元素牽動能源產業供應鏈穩定性,成為各國確保國家安全的重要資源。

當今礦藏和產量的地理分布不均,使特定地區占據了主導地位。目前全球約60%稀土開採來自中國,其同時控制全球約90%的稀土加工精煉產能。中國今年4月暫停部分關鍵稀土金屬及磁體出口,使礦物供應鏈穩定性再次受到全球關注。儘管美中在日內瓦與倫敦會談後達成「框架協議」,中國鬆綁部分稀土出口,但用以生產武器、太陽能板及通訊產品的關鍵礦產「銻」與「鍺」今年6月出口仍創新低,衝擊歐美汽車、軍工等產業鏈。

另一方面,氣候變遷正加劇關鍵礦產斷鏈風險。PwC《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氣候風險報告》顯示,至2035年,全球將有超過三成的半導體銅供應鏈因極端氣候與乾旱面臨中斷。臺灣作為半導體主要生產國亦首當其衝,根據統計,2035年我國半導體業將有40%的銅供應鏈面臨乾旱中斷風險。

礦產集中化帶來的風險與其他大趨勢相互作用,正在塑造全新供應鏈,影響國家戰略,激發新的合作形式與價值。美國、歐盟、澳洲等國陸續擬定關鍵礦產清單,並開啟雙邊或多邊合作,建立礦物安全夥伴關係;同時推動礦產資源永續利用,強化供應鏈韌性。

面對國際情勢與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臺灣也與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和澳洲等國開啟雙邊經濟貿易對話平台,就關鍵礦物供應問題進行交流。在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中,美國已同意分享關鍵礦物訊息。此外,政府亦根據國內產業需求設定安全庫存水平,減緩國際經貿動盪對短期生產的影響。

無論未來十年如何變化,合作都將是強化礦物供應韌性的關鍵。企業領袖必須調整思維,在相關領域尋找價值和成長機會,並利用創新技術提升營運效能。本期《資誠通訊》特別摘錄《2025年礦業報告:聚焦於未來》重點觀察,分析全球礦業發展趨勢,協助企業領袖調整思維,並運用創新技術提升營運效能。

提供您更完整的產業、法令、及市場資訊

訂閱電子報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