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C於4月3日發布《保險業2030》(Insurance 2030:What’s your future?)報告,針對保險業的未來提供情境預測與因應緊迫挑戰的方向與建議。
本報告指出,保險公司長期以來依賴的可預測風險定價與持續成長的穩定性正在消失。本世紀以來已經發生一連串的短期危機,僅在過去三年,全球就經歷病毒肆虐、強烈的地緣政治動盪、嚴重的供應鏈中斷、全球衝突、高通膨和多起歷史性極端氣候事件。這些事件在二十年前大多數不太可能發生,尤其這些事件同時發生的情況在過往幾乎難以想像。
這些短期危機是長期趨勢的一部份。近年來,影響保險業最深的五大因素為:社會、科技、經濟、環境和政治(Soc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Political,簡稱STEEP),這些影響只會不斷擴大。社會不穩定、科技顛覆、人口變化和氣候變遷正在導致一個更加破碎的世界,在這種狀況下,保險公司必須承擔更多、更頻繁的風險,這些發展也促成產業結構的重大變化。
大多數保險公司都會在確定最佳成長、吸引客戶以及更經濟、更有效率的營運模式下,展現自己的各種特質。然而,那些藉由專注於客戶來重塑自己的公司,將會是最有效適應這些顛覆性影響的公司。
保險公司可能採取以下四種應對方式因應這些挑戰:
過去十多年來,一直在討論STEEP因素的變化如何影響保險公司自1950年代以來所熟知的可預測世界。21世紀的社會、科技、經濟、環境和政治衝擊迫使保險業者進行現代化改造以因應最急迫的挑戰。然而,大多數保險公司並沒有順應變革的浪潮,他們只是努力試圖不被淹沒。
正如本世紀迄今所見,沒有人能夠清楚地預測(即使短期內)會發生什麼事,但在這個動蕩的世界裡,上述四種營運模式並非是假想或不切實際的。「漸進式改變」和「務實的變革」反映出幾乎所有業者的當前現實情況,依賴現有科技的「顧客至上」和「徹底重塑」則是完全可能的。
此外,保險業者也正在嘗試以下突破:
正面迎接變化絕對不是容易的,尤其是當這些變化同時來自多個層面時。但採用漸進主義無法強化未來的競爭力。雖然實用主義有助於公司保持活力,極少數能促成差異化的產生。以客戶為主的公司最終將能達到客戶主動向其購買保險而非主動向客戶銷售保險的境界。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會計師施敏智指出,台灣保險業面臨STEEP的變革,相較亞洲鄰近國家更加具有挑戰性,國內長期利率水準偏低與保險商品定價假設脫鉤、地緣政治、人口老化、接軌國際、氣候變遷與數位科技的發展,都是保險業經營者刻正思考因應的風險與加速轉型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