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
自2018年起,資誠(PwC Taiwan)與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共同啟動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今年邁入第六年,資誠再度攜手台灣經濟研究院及合作夥伴DIGITIMES,於12月14日正式發布《2023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
資誠創新創業服務主持會計師黃世鈞表示,今年度的調查專案持續聚焦新創企業的特點與創業趨勢,深入剖析AI與新創之間的關聯,包括技術、產品服務和產業等方面,以瞭解新創企業應用AI技術的發展現況。在企業合作方面,特別關注外部合作的發展情形,分析新創企業與國內外中大型企業、學校、研究法人、產業聯盟以及公協會之間的合作形式。
國際化發展向來是新創企業的重要挑戰,今年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八成的新創具有發展海外市場之規劃,新創企業今年的前三大目標海外市場為美國(22.7%)、日本(16.6%)、中國大陸(14.1%)。選擇海外發展國家的主要考量包括「產品或服務符合市場需求(16.5%)」、「市場具商業規模/潛力(16.5%)」。
有關新創未來1至3年的願景規劃,47.6%新創企業將維持現有經營規劃,15.0%企業規劃進行IPO(國內IPO占10.4%、國外IPO占4.6%)。有國內IPO需求的企業選擇以「上市- 創新板」(22.8%)為最高,顯見創新板的資格門檻等條件,對新創企業有更大的誘因,有助提高新創企業鏈結台灣資本市場;國外IPO方面,則以美國為主要的IPO國家(62.9%)。
今年度前五名的創業關鍵字分別為:人工智慧/大數據(18.5%)、文化創意(16.5%)、生技醫藥/醫療器材(14.1%)、民生商品零售/批發(11.9%)及數位媒體/廣告/行銷科技(10.8%)。「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持續穩坐創業關鍵字的榜首,前十名的關鍵字中有七個領域與數位轉型、科技創新有關。
台灣AI新創已開始進入廣泛累積數據的產業,並為這些領域帶來變革。前五大產業為健康醫療(31.9%)、廣告行銷(28.1%)、製造工廠(25.5%)、零售物流(22.1%)、農業科技(14.8%)。
AI新創企業在「具備資料收集機制」且「資料相對豐富」的產業已逐漸嶄露頭角,AI新創企業在這些領域找到商機並透過其AI技術與應用,創造該產業的數據資料價值。若期待藉由AI技術最大化產業資料價值,產業要加快數位轉型腳步,才可能讓AI技術獲得良好的訓練環境,為產業提供高價值的AI服務。
無論是從確保AI新創外部合作成效,或企業導入AI工具的角度來看,新創與產業共同評估在一個範疇內的轉型,並極大化資料應用,創造營收,應是彼此合作的起點。合作雙方需要評估的項目有相關的預算、人力外,更重要的是產業內數位轉型、資料/數據的完備度,這不僅深深影響新創與企業的合作成效,也是AI新創能否從示範案例或場域,累積實績的關鍵。
調查發現,近八成新創企業正面看待與外部機構的合作,認為成效符合預期。眾多合作模式中,「建立典範應用案例」成效評價最好(88.1%),其後依序為「共同開發產品、服務(83.6%)」及「引進外部技術(81.8%)」及「聯合行銷與廣宣(79.9%)」。
黃世鈞表示,以AI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領軍的這波創業熱潮,都具備需要與產業垂直領域充分整合、以持續修正、發展應用的特性。因此對新創企業而言,與其他企業的合作不僅是進入市場的敲門磚,更是不斷催熟技術能力與創新應用的基石。
然而,新創企業與中大型企業在互不熟悉的狀態下,如何建立商業信任。企業的創新資源與新創的技術如何有效對接、創造雙贏?建議可以透過中介的專業機構、加速器解決一部份互相引薦的問題。從另一個角度,正因新創企業的技術是大型企業未來推動轉型升級、搶攻新商機的廣大市場所需,因此建議大型企業可以從ESG、與產業共好的角度,對新創企業透過投資、扶植或提供場域、技術驗證或相關的合作,協助新創企業發展,不僅新創企業可受惠,新創生態圈也可與產業或大型企業有更密切的互動,對於帶動國家與產業的競爭力也將有具體的助益。
《2023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專案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與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大椽股份有限公司(DIGITIMES)、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中華創業育成協會、中華民國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共同參與執行。
本調查分為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問卷調查期間為2023年7月5日~2023年8月17日,取得問卷有效樣本758份。深度訪談進行期間為2023年8月22日~2023年10月5日,訪談新創企業、中大型企業、產業法人,及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資深合夥人等共計1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