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進財|穩懋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成立於 1999 年的穩懋半導體,是全球首座以六英吋晶圓生產砷化鎵微波積體電路(GaAs MMIC)的專業晶圓代工服務公司,客戶群不僅囊括全球射頻積體電路設計公司(RFIC Design Houses),亦成功吸引全球整合元件製造(IDM)大廠的青睞,以超過七成的市占率,穩居全球砷化鎵晶圓代工龍頭寶座。
儘管 COVID-19 疫情重創全世界經濟,穩懋挾著技術及產能優勢持續維持市場領先地位,並看好 5G 應用商機,積極擴增產能。面臨詭譎多變的 COVID-19 疫情及中美貿易糾紛,來看陳進財董事長如何運籌帷幄,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半導體產業中洞察先機、持續走在市場最前緣。
返回索引︱CEO 觀點
Q:展望未來一年,您怎麼看全球及臺灣的經濟走勢?對貴公司而言,有哪些因素可能對營運造成影響?
A:COVID-19 確實是隻黑天鵝,在此之前,還有中美貿易戰爭,這兩件事加起來,讓全世界受到極大衝擊。疫情導致人流減少,自然衝擊經濟表現,然而,不同產業受疫情影響的程度各異,像餐飲業、旅遊業、服務業等,損失較為慘重,航運業、物流業、以及半導體產業,則反因疫情受益。整體來說,我認為疫情帶給 ICT 產業是正向的影響。
除了 COVID-19 外,中美貿易戰爭對產業的影響也很大。像現在產業界不斷有貨櫃短缺、元件長短腳等問題出現,若看上游(如台積電、穩懋)的生產量,其實是充足、產能滿載的,但因為區域競爭,可看到華為被封鎖、美國汽車晶片短缺,全球的生產供應鏈正在重新分配,「在地生產」的概念逐漸浮上檯面。
中美貿易戰讓供應鏈朝向區域化發展,會先從分裂為兩大陣營(China、及 non-China)開始,再從這兩大塊走向在地化。而供應鏈在地化的速度,會因產業的重要性而異,如民生用品,可能會繼續維持現在世界分工的狀態,但像半導體等重要戰略物資,各國政府就會希望供應鏈加速走向在地化;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各國政府,一個國家的實力越強,越有能力要求廠商到當地設廠。
但世界經過幾十年的自由貿易與產業分工,要一下子要轉變為在地生產並不簡單,加上每個產業有其生存的不同考量,舉例來說,在美國,IC 製造成本上來講是不利的,雖然符合戰略需求,但實際轉移的速度還有待觀察。
Q:疫情與中美貿易戰為產業帶來極大變化,您如何觀察未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臺灣具備哪些優勢?
A:目前看來,半導體產業將迎來至少十年的榮景,原因很簡單,因為末端的運用不斷在增加。尤其,隨著 5G 時代來臨,資料傳輸、運算的速度越來越快,運用範圍也持續擴張,人、車、物之間可進行各種連結,無論是邏輯運算、資料儲存、資料輸送、感測,這些都屬於半導體應用的範疇。正因為很清楚看到市場對半導體的明確需求,我認為未來半導體產業沒有什麼烏雲,至少還有十年榮景。
至於臺灣的半導體產業,更是極具優勢,這優勢來自於臺灣工程師的素質好、工作態度好、CP 值高,這是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比得上的。臺灣是個多元化的社會,同時具備華人社會刻苦耐勞的 DNA,以及日本對於細節的高度要求,臺灣的工程師剛好融合兩個文化的優點。
然而,臺灣的人才優勢,正因低生育率在逐漸消失。我一直呼籲政府應該加速開放移民政策,讓白領階級、工程師能趕快開放進來,甚至大學應該從現在就開始廣招東南亞的學生,從學生時期開始訓練,並鼓勵這些學生在畢業後繼續留在臺灣工作,建構對外國人才友善的環境,讓臺灣人才優勢得以延續。
至於中國大陸,目前也正在積極發展半導體技術,雖然美國、日本不斷出手阻擋,但中國大陸人才眾多,終究會發展出自己的半導體技術,只是時間問題而已。半導體必然是各國爭相投入的戰場,市場未來前景也已非常清楚,臺灣必須讓自己的技術研發持續維持在領先地位。
Q:世界變化快速,企業必須敏捷應對。請問在過去一年,公司流程、組織是否就加快決策或執行的速度有所調整?可否與我們分享您的心得?
A:除了一般行政會議、業務會議之外,公司有兩個會議很重要:一個是決策會議、另個是研發會議,每個月定期召開一次,這兩個會議我一定親自主持,所以決策的速度很快、應變很快。當然,若每個月會議中間有突發狀況,我們就隨時召開會議,這樣的機制已經足以應付過去一年的變動。
雖然公司的組織跟危機應變機制沒有調整,但在過去這一年,因為突發狀況變多,召開緊急會議次數也增加了,眼看著黑天鵝快要飛來了,當然要趕快應變、超前部署。
在公司治理上,我只做三件事情:拍板決策、資源分配、以及績效追蹤。之所以能只做這三件事,是因為公司早已建置完整的團隊、清楚的機制,當外在威脅與變化來臨時,就可隨時因應,而非等到危機來臨,才急忙建構團隊、建立機制,這樣是來不及應變的。
Q:ESG 議題逐漸成為顯學,穩懋也在 2020 年首次入選道瓊永續指數。請問貴公司是否針對溫室氣體 (GHG) 減排做出相關承諾?若有,可否簡單分享節能減碳的實踐過程?
A:2050 達到淨零排放是國家的承諾,每個產業都必須跟進。然而,在此之前,我們很早就已經 under the pressure。自從美系客戶承諾在 2030 年以前,所有業務與供應鏈必須達到碳中和,該客戶就對我們做出許多要求,包括綠電使用占比、節電措施、氣體廢棄的消滅或再處理等等,甚至開始詢問供應商們,是否有意願共同購買綠電。上述節能減碳的作為,也都完整呈現在我們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中。
在節能減碳上,我們的腳步一定會走得比政府快,因為不走得比政府快,對客戶就無法交代,尤其,我們的客戶都是 Tier 1 的客戶,幾乎每一家客戶都會對減排有所要求。所幸,降低碳排的成本是可以轉嫁的,這成本是全世界的成本,不是穩懋單獨一家公司的成本,是消費者必須要吸收的。
事實上,節能減碳看似增加成本,但有時反倒有助於成本節省。舉例來說,像我們的廢棄物回收,在十多年前,金的回收率只有 40幾%,但現在回收率已經提升到 99%,某種程度也是算是節省成本。節能減碳對我們來說並非新議題,一直以來,董事會也給予充分支持,未來我們也將積極往這條路努力,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