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擬定須掌握趨勢,隨時關注變化


鄭貞茂|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成立於 1972 年的陽明海運,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873年在上海成立的輪船招商局,而歷經數十載的大環境挑戰,2020 年 10 月正式接掌這艘百年大船的鄭貞茂董事長,上任之後積極改造公司財務體質,適逢全球貨櫃輪業的順風年,陽明海運不僅順利轉虧為盈,甚至成為同業間的每股獲利王。

展望未來,鄭貞茂將持續推動陽明海運的數位轉型之路,除了將 AIoT 導入營運,也推動物流、智慧科技運用等多元業務,來看鄭貞茂如何在變化莫測的風浪中、帶領陽明走出營運低谷,如何在機會來臨前做足準備,以多角化經營厚植企業未來的競爭力。

 返回索引︱CEO 觀點

Q:2021 年以來,陽明海運營運成績亮眼,展望未來一年,您認為全球及臺灣的經濟走勢將會如何變化?為什麼?

A:我認為 2022 年還是個好年,隨著歐美各國疫情趨緩,人類逐漸找出與病毒共存的方法,2022 年全球經濟即使有疫情干擾,但衝擊幅度不致太大,經濟表現將走向正常化。若看航運業,就目前看到的狀況,我預估 2022 年景氣會一直好下去,包括塞港、缺櫃等問題都會慢慢改善,2022 年航運業的需求仍大於供給。

至於企業界所擔憂的缺櫃問題何時能解?目前美國包括碼頭工人、卡車司機、物流人員都呈現短缺,我們的船現在到洛杉磯碼頭外,至少要等六至七天才能靠港卸貨,現在洛杉磯港口外大概有 60 多艘、高達 20 多萬個貨櫃等待卸貨。因為塞港,也讓我們沒有充分的時間把貨櫃調回亞洲,倘若塞港解決了,缺櫃問題也將一起解決。

Q:疫情改變了各行各業,從您擔任陽明海運董事長的角度來看,您最擔心哪些威脅?這些威脅將對貴公司造成哪些影響?

A:陽明是國際的遠洋貨櫃輪,國際法規的變更對我們影響極大,包括節能減碳、歐洲將課邊境稅等等,我們必須去向客戶解釋這些不同國家的新規定,小至各國的海關提單,格式與內容也都可能變更,我們必須想辦法了解並向客戶清楚說明。

在國際上,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sation, IMO) 對全球航運業者有一套節能減碳的要求,規定所有業者的碳排放的強度,到 2030 年必須較 2008 年減少 40%;到 2050 年必須減少 70%。

透過船舶的汰舊換新與既有船舶的改裝,陽明海運目前已提前達到 2030 的標準,目標更設定要在 2025 年達成降低碳排強度 60%,但若國際上對減碳規定突然變更,對我們來說必然會增加許多作業成本,如重新造船、重新設計的成本,且這些成本難以轉嫁給客戶。對我來講,最大不確定性就是國際上 regulation 的變更,我們必須非常密切關注這些變化。

第二個我所關注的,就是公司的組織文化能否因應外在快速的變化。過去十年,因為大環境競爭激烈,公司屬於長期虧損的狀況,體質較為脆弱,我上任陽明海運董事長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財務狀況。隨著公司的財務體質逐漸轉強,接下來,必須調整公司的文化,讓所有的員工知道外面的變化是很快的,mindset 要跟著轉變。

2022 年我給陽明海運的所有同仁訂了 triple A 的計畫:agile(敏捷)、adapt(適應變化)、以及 achieve(達成目標),每個員工所設定的目標可大可小,但一定要有階段性的願景,處於外在環境的高度變化下,知道自己是否能持續處在相對安全的位置上。

Q:您在短時間內大幅改善陽明的財務體質,除此之外,公司的流程、組織是否就加快決策或執行的速度有所調整?以及您如何訂定 2022 年的策略目標?

A:航運業受到景氣影響甚大,展望未來一、兩年,都是航運業的順風年。而我的責任就是,如何把未來一、兩年的順風,變成未來十年都是順風。

我認為一家企業的獲利模式,不能只靠一隻腳,至少需要兩個獲利的模式。是以,我們除了提升本業遠洋航線的競爭力,也積極研究第二隻腳,包括投資冷櫃、物流甚至是租賃業務等。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抓住趨勢,有些公司可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強項,但若強項在趨勢中無法發揮,等於英雄無用武之地。

過去一段時間,陽明海運不是很強大,但目前外在情勢對我們有利,我們必須要掌握趨勢、趁機彌補弱項。目前陽明主要獲利的航線是歐洲線跟美國線,我希望把握現在公司賺錢的契機,開拓亞洲等更多航線,鞏固全球航運網絡。

在船的使用上,過去我們都是買船進來,投入某條航線,直到船屆齡退休為止,但外在趨勢變化快速,目前我們有些船透過出租所得到的租金收入,可能比自己經營航線的收入更高,在這時候,我們就要機動調整,讓船舶資產做更靈活的運用。

或像歐洲線,過去這條航線對我們都是虧錢,甚至一度考慮是否關掉,但現在歐洲線已成為我們最賺錢的航線,歐洲線單月的獲利就超過先前公司一整年的獲利,可見航線變化之大。策略擬定上要掌握趨勢,隨時關注外在變化,將公司的船隊做最適當的配置。

Q:除了因應變化靈活調整,可看到陽明海運近年積極推動數位化發展,您認為數位化的發展對於公司未來的成長、或是內部組織有哪些影響?

A:數位化在船公司的應用範圍極廣,如訂位系統:過去客人都是透過電話、e-mail、傳真等方式來訂位,未來我們希望能全數轉為透過網路訂位,並透過大數據的計算,因應不同客人的需求,主動推薦最低價、最快速的不同航線解決方案。這中間牽涉到櫃位的安排、停靠點的多寡、航線的設計等等,若沒有透過大數據優化,某批貨物要從 A 點運到 B 點,很可能有 3,000 多個選擇,客人勢必無從選擇,我們必須先做數據優化,同時 know your customer,最後做到只推薦給客人 2-3 個選擇。

其次,我們的客人來自世界各地,貨品會在不同地方上、下貨,必須透過數位化管理,讓貨櫃及船隻的裝載量符合最有效率的裝載,同時又能確保航行的安全性;第三,客人最在乎的是貨品能否準時送達,如何追蹤船隻位置?港口外將停靠多久?貨品何時到港?加上我們有直客、還有 100 多個代理行,各自的系統不一、不同國家的習慣也不一,也須透過數位科技統整這些系統與資訊,甚至藉 IoT 技術,讓客戶可隨時掌握到他的貨物。

在船隻的管理上,我們也積極推動「智慧船舶」,透過感測器連結及智慧化的管理,可掌握全世界每艘船的停泊位置、航行狀況甚至內部重要設備的運作狀況,假設某艘船的重要設備出現異常,可在最近的停靠點提供預測性維修。

從以上這些例子可知,航運業對於數位化的需求其實非常高,加上現在的冷鏈物流,過去生鮮都是恆溫運送,但現在已經可做到產品在不同的階段,溫度必須跟著調整,甚至可由客人自己透過遠端遙控來做調整,未來數位技術的應用場景非常多。

Q:ESG 議題逐漸成為所有企業的顯學,陽明海運雖已符合 IMO 的規範,除此之外,貴公司是否對溫室氣體減排有相關承諾?若有的話,您如何擬定決策過程?

A:過去,我們都靠著船舶汰舊換新與設備改裝來達成減排目標,但光靠這一招是不夠,隨著公司規模擴張,我希望所有員工對 ESG 議題有更多了解。是以,我們邀請許多專家至公司授課,從建立員工共識開始,再到盤查辦公室、船隻的碳排放,岸下、岸上的碳排放都加以統計,據此擬定未來的減碳目標。

如同剛才所說,2025 年陽明海運已可達到碳排強度減半,碳中和我們雖然尚未對外做出宣示,但我們持續在盤查、在找方法,一步一步讓碳中和到位。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