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會待在有未來性、有希望的組織


謝志宏|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

成立於 1668 年的默克集團(Merck KGaA),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化學與製藥公司,成立 350 多年以來,持續在全球拓展業務版圖,目前在 66 個國家擁有約 56,000 名員工,核心業務涵蓋醫療保健、生命科學與特用材料三大領域。在臺灣,默克除了持續擴大投資並引進高科技技術,也積極與國內相關領域合作培養臺灣關鍵人才,日前更榮獲經濟部頒發「十大傑出貢獻外商獎」,來看謝志宏董事長以跨國企業領袖的視角高度,分享對於人才培育的獨到見解與心得。

 返回索引︱CEO 觀點

Q:默克集團擁有悠久歷史,成立至今活力不減,請教默克持續成長的秘訣為何?

A:除了以好奇心持續追求創新,默克能有今日的成果,主要是不斷的透過自主研發及調整產品組合,但其中另一個重要關鍵:「併購」。近幾年,包括在 2006 併購 Serono、2010 年併購 Millipore、2014 年併購 AZ Electronics、2015 年併購 Sigma-Aldrich 以及 2019 年併購 Versum Materials 等等。面對產業不斷變動的挑戰,透過併購,不僅擴大默克的組織,更藉此拓展目標市場,以買下 Versum 為例,一舉使默克躋身電子材料市場的重要供應商。

其次,默克持續「分散風險」,我們不專注在單一客戶、單一產業或單一地區,可看到默克同時在製藥、生命科學、特用材料有所著墨,擁有多角化經營模式,並握有多元的客戶群。

另外,重要的是,默克是以公司形態經營的家族企業,這讓默克在策略擬定、投資判斷,不會拘泥在每一季、每個月的財報數字上面,可用長遠的眼光著眼未來 10 年、20 年後的趨勢變化。同時,默克持續追求科學跟科技的領先地位,在每個我們專注的市場裡,不斷透過內部創新、外部併購來達到領先地位,若無法在該市場執牛耳,那就放棄。

Q:一般而言,業界併購的成功機率並不高,這些年可看到默克持續進行併購,請教默克在併購上的訣竅?同時,組織在改變時,常會遇到「人」不願意改變,默克如何協助員工跨越人性的限制?

A:併購,不是把錢撒出去就叫併購,最困難的是文化的整合。默克講求的是多元與包容的企業文化,每次進行併購,不是要求併入的公司遵守既有默克模式,而是挑選雙方的強項相互整合;同時,我們讓所有員工分享成功的案例與秘訣,透過互相學習而共同成長,讓組織與運作模式不斷的精進。

併購要成功,還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尊重人。當公司有不同的目標市場、不同產品線、不同客戶群,人才必須不斷轉變自己的 skill set。以我自己為例,從 1987 年加入公司至今,已更替了 13 個職位,人才最害怕的,就是經年累月都做同樣的事情,在默克,「輪調」是很重要的企業文化;以及,最重要的是,要讓人才感覺是待在一個不斷擴張、不斷向上成長的公司。我們也透過很多團隊建立的活動,讓員工跟員工之間、甚至與員工的家人彼此熟悉,這種凝聚力和工作氛圍非常重要,會讓員工有歸屬感並願意跟著公司的腳步持續前進。

Q:展望未來三到五年,您認為默克最大的成長動能來自哪些領域?

A:未來是個無所不連的時代,無論 AI、IoT、5G、自動駕駛等技術發展,都牽涉龐大的數據量,要處理巨量數據就需要高效運算晶片,在未來的世界中,晶片將無所不在,「電子產業」將是我們的發展重點方向之一。

另一領域是「生技製藥和生命科學」,精準醫療已是近年來生技醫療發展的重要趨勢,默克持續投入生醫與生命科學相關研究,如免疫療法、基因編輯、基因的切割與重組,透過研究基因序列,可有效找出疾病的成因與治療方法。基因編輯牽涉道德責任的議題,無論是數據發展或基因編輯,可為人類帶來許多新的應用與福祉,但也可能產生很大風險,默克很清楚知道,須在技術發展的同時嚴守道德並負起社會責任。

Q:無論是既有領域持續成長或跳到新的領域,都牽涉到「人才」,默克執行多角化經營,如何提升企業向心力及栽培所需要的人才?

A:默克的人才策略,可分三個方向來談:一、賦能的領導者:領導者必須要有「能力」以及「創新力」,必須有能力領導團隊及既有專案,更要懂得創新既有的流程。二、發掘充滿好奇心的人才:維持好奇心,才能持續擁有熱情。默克找人才不只看學歷,更看重一個人的創新力,包括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對工作的熱情、解決複雜事情的能力等。三、打造「成果導向的團隊」。我常跟員工說,公司裡面沒有英雄,只有成功的團隊。何謂好的團隊?就是各部門的領導者能夠帶領他的團隊,一起往公司共同的發展方向前進。

Q:目前企業普遍認為人才不足,或很難帶領既有人才轉型,請教默克在尋才、育才上的經驗?從中短期的角度來看,默克還預計網羅哪些專業人才?

A:默克的產品與技術都非常尖端,所以,人才培育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但做研發,有時容易陷入既定窠臼,研發團隊都希望自己的專案能成功、能成為產品,有時候會忽略市場及大環境已轉變或出現不同技術發展。是以,默克在醫療保健、生命科學、特用材料三大事業體之外,還成立「默克創新中心」,就是為了找出各個事業體以外下世代技術並發揮跨技術領域的綜效,包括血糖貼片、人造肉等,都是默克布局的跨領域創新技術。

同時,我們也與新創公司合作、也有自己的創投。在 2019 年,默克跟永齡基金會旗下的 H. Spectrum 合作成立 H. Spectrum & Merck Innovation Lab,並在臺尋找發展生物晶片感測器及介面(Bio-sensing & Interfaces)、液態活檢(Liquid Biopsy)、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管理服務方案及精準醫學等四大領域的生醫新創公司,通過選拔的四組團隊,我們對其進行四個月的培訓,之後選出兩組代表帶他們到歐洲進行路演,最後,回到默克德國總部的創新中心與全球新創團隊競爭、交流。很高興臺灣代表團隊奈捷生技從多組全球頂尖新創公司中獲選後,確認將於 2020 年一月開始正式進駐德國默克創新中心,參與默克加速器培訓。

Q:在激勵員工上,默克有哪些特殊的作法或經驗,值得所有企業學習?

A:首先,默克的每位員工都必須擬定自己的發展計畫,促使每個人去思考職涯的下一步;其次,默克有很完整的輪調系統,對於有意探索不同職務的員工,默克除了提供職務輪調,更有影子實習(Job Shadowing)制度,讓員工在考慮是否轉調其他部門前,先有從旁觀察其他部門實際工作情形的機會,自 2017 年累計至 2019 年底,臺灣大概已有將近 50 位員工做過職務輪調。第三,完整的教育訓練,其中包含海外短期專案,海外專案長度從三個月到六個月不等,目前臺灣約有 3% 的人派遣在海外,包括德國總部、中國大陸、新加坡、日本等等,我們很積極地把人才送往海外歷練。

同時,我們真正落實 pay for performance,但我要強調,薪資、獎金固然重要,但就算每年加薪 10%,人才還是可能離職,重點還是要讓人才覺得是待在一個有未來性、有希望的組織。有這前提共識後,後續再透過一些柔性措施凝聚向心力,要留住人才,我認為不是太困難。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