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 對中長期的產業趨勢判斷,是競爭力的關鍵


鄭平|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創立於 1971 年的台達電,是臺灣成立最久的上市電子集團,現為全球電源管理與散熱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在全球有六萬多名員工,營業據點遍及全世界,並積極進行多角化布局,深耕「電源及零組件」、「自動化」與「基礎設施」三大業務範疇,並從關鍵零組件製造商邁入整體節能解決方案提供者。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的長子鄭平,在 2012 年接下執行長的棒子,接受「資誠臺灣企業領袖調查」深度訪談時,分享企業面對全球化競爭、企業永續經營等洞見。

 返回索引︱CEO 觀點

Q:台達電營運觸角廣,如何面對全球化競爭?

A:談到競爭,我想大部分臺灣企業最直接面臨的是中國大陸企業的競爭。中國大陸我們有優勢的地方,除了有市場力量做後盾外,我覺得是他們的人才技術和冒險精神,再加上政府補貼。臺灣無法有相同的環境,所以必須靠尋找策略夥伴合作,來擴充視野、融合多元文化,才有機會長期發展。

臺灣企業長期以來偏重研發,比較沒有全面性的長期經營思考。但近年來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技術領先的優勢往往不容易長久,因此必須從全球化的觀點布局,思考全球據點、服務,還包括無形的價值觀形塑,也就是企業文化必須有一套世界觀的價值體系。資本市場是很短視的,如果企業只在乎股價,很難有心力從全球化觀點思考長期經營策略。

Q:如何看臺商在南向國家的機會與威脅?

A:臺灣現在一直在談南向,在我看來南向的複雜度是高的。當然世界各地都有當地的問題,比如歐洲有移民問題、恐怖份子問題,以及脫歐的議題;美國在川普時代勢必也將有所變化。因應全球化的變局,我的看法是企業必須隨時將轉型升級放在規劃之中,儘早看到產業趨勢,重視及早準備,才能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台達集團對於吸納異質多元文化是很重視的,我們併購各國企業的時候,不是只看業績表現或技術策略綜效,也非常重視文化的融合。除了外部併購外,企業內部也從第一代的大家長式管理,漸漸走向專業經理人制,讓不同意見能夠在集團中出現。這些都是我們為了企業永續經營的努力。

Q:在科技轉型時代,對臺灣企業有何建議?

A:企業經營者不能只是追求短期營收或股價上揚,中長期的產業趨勢判斷,才是確保競爭力的關鍵。比方說 mobility 的趨勢,當初只要有跟上的廠商,在業務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臺灣企業現在正面臨前所未有之挑戰,過去的 OEM/ODM 硬體商業模式已不能在今日急速變動的市場提供即時而有前瞻性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因此台達過去以提供 「產品」為主 , 為提供更多價值給客戶,已經朝向升級到提供「系統整合」及「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現在 IoT 的趨勢,就是我們必須抓住的新機會。臺灣廠商應以過去硬體製造的基礎朝著智能製造前進。所謂智能製造即是以由 IoT 所取得之大量製造數據,以人工智慧分析後再回饋到產線上讓產品優化,並達到高品質少量多樣的結果,以符合客戶之需要。 圍繞著這個產業趨勢,技術的布建以及人才的尋覓,都應該是企業經營者必須關注的議題。單打獨鬥已經不足以應付這個多變的市場環境,必須透過合作、併購,以擴充視野,建立異質多元文化,讓企業更有彈性及能力適應快速變化。

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