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浪費一場危機,臺灣要跟世界同步投入數位轉型


黃男州|玉山商業銀行董事長

成立於 1992 年的玉山商業銀行,向來是國內金融業的資優生,其永續發展更屢獲肯定,在 2020 年連續七年入選「道瓊永續新興市場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 DJSI)成份股、五度入選「道瓊永續世界市場指數」成份股,創下臺灣金融業紀錄。

COVID-19 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低利率成為未來的新常態,全球金融業面臨獲利緊縮的危機。但疫情也催化數位經濟時代來臨,早在疫情前,玉山於 2015 年成立數位金融事業處,並在組織中設立數位長、科技長,領先同業深耕數位轉型之路。這波疫情讓玉山的數位布局看到成效,營運逆勢成長,來看黃男州董事長如何在疫情衝擊、科技高速發展、以及法規越趨複雜的多重挑戰中,持續帶領玉山成為數位金融的領航者。

 返回索引︱CEO 觀點

Q:請教董事長,COVID-19 疫情對於金融產業和貴公司有哪些影響?

A:疫情的影響可分為幾波,第一波的影響在考驗金融機構的韌性。當整個社會發生巨幅動盪時,金融是一股穩定的力量,幾乎全世界各個國家都要求金融服務必須持續不間斷,因此,包括員工安全、人員調度,到企業的IT設備、口罩、酒精等物資,都必須緊急調整、彈性應變。

第二波的影響來自於降息,當全世界的央行都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來協助企業度過難關,將壓縮銀行的存放款利差,進而影響整體營運獲利。

第三波衝擊則是整體的信用風險高漲,目前世界各地所採用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都屬於支持性的療法,在疫情過後,這些企業能否存活還是未知數,將導致金融業的信用風險提高。

對於銀行或整個金融體系而言,不僅要管理自身企業的風險,更要協助顧客控管各種風險,易言之,金融產業在疫情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協助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來管理風險。

Q:COVID-19 加速消費者行為轉變,經歷疫情危機,請問未來貴公司將增加哪些領域的投資?

A:不要浪費每一場危機。疫情使人們避免面對面的接觸,加速了數位交易大量成長,由於玉山在數位領域布局甚早,這波疫情使得我們的業務不減反增。目前各項產品的數位銷售占比均在六成以上,其中線上辦理外幣定存或買賣外幣更高達 98%。

展望未來,我們將在以下領域增加投資:

  1. 科技:科技發展是必然趨勢,未來我們將持續大量地投資在科技領域,善用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慧、人臉/聲音/指紋辨識、雲端、5G 等技術,致力數位轉型,成為金融創新的領航者。
  2. 海外布局:當中美之間的競爭從貿易到科技與金融,讓我們清楚了解,未來整個世界的供應鏈將會產生巨變,部分臺商分散或轉移生產基地到臺灣、越南、柬埔寨、緬甸、甚至美國等地,為了掌握世界供應鏈的變化、提供顧客無縫接軌的服務,未來我們在海外的經營及投資會繼續增加,包括增加據點和擴增單一據點的服務項目。
  3. 風險管理:COVID-19 讓我們意識到,一家企業必須有強大的韌性。所謂韌性,一方面是要確保自身營運不間斷,做好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另方面,必須加強對信用風險、作業風險、市場風險的管理,未來對風險管理的投資會比以往更多。
  4. 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除了疫情,「綠天鵝」帶來的氣候變遷風險更是不容輕忽,因為其造成的衝擊及影響的範圍,很可能是 COVID-19 數十倍之多。一直以來,玉山對 ESG 議題高度重視,當整個社會發生困難時,企業過去累積的品牌形象,會讓顧客信任這家銀行、進而更願意跟這家銀行往來,未來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顧客、合作夥伴更加關注 ESG,玉山將會投入更多心力在永續發展。

Q:許多企業都為了長期發展而投資,但不免遇到投資看不到效益、或是該投多少、投哪些項目等問題,請教您的看法?

A:任何企業都必須平衡短期利益跟長期發展,企業長期的投資規劃,必須在體質健康的時候就未雨綢繆,並用時間來見證改變。舉例來說,當同業每年平均在數位轉型投資3%,你可以投資 5%-6%。

除了金錢的投資,也必須考量人才投資。目前銀行業或金融業,科技人才組成大概只占整體公司員工數的 7%-8%;但像 FinTech 新創公司,往往有 1/3 的人才都是科技背景出身。目前玉山金控約有九千多名員工,雖然員工數沒有顯著成長,但整個 portfolio 一直在改變。

無論是金錢投資、人才投資,要在一年內就看到改變,往往有難度,但若把時間軸稍微拉長,持續不斷往一個正確方向來執行,長期下來必可看到投資成效,靠時間的累積來取得競爭優勢,這是玉山一直採用的方式。

Q:疫情已持續一陣子,但未來仍充滿高度不確定性,請教您怎麼看未來一年的經濟發展?

A:展望 2021 年,國際調研機構大多預估全世界經濟成長率落在 4%-5%,大概就是把 2020 年降下去的慢慢補回來。我認為,即便疫苗沒能及時開發出來或大量施打,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歷練,人們已經更懂得如何因應這場危機,包括生活、消費的型態改變等;企業也越來越了解如何維持營運不中斷,如供應鏈調整、異地上班、遠距會議,展現企業的韌性。

至於政府,各國的貨幣政策在短期內仍會維持非常低的利率,當貨幣政策用到極致,接著各項財政政策會陸續出爐。寬鬆的財政貨幣政策,短時間或許對經濟有所助益,但也可能造成資產泡沫化、房價高漲等負面效應。任何一個解方都有正面的效益,也可能產生後遺症,除了著眼救經濟,更要思考這些政策的配套措施。

Q:疫情顛覆產業遊戲規則,遠距會議、異地上班大量進入人們生活,就您觀察,這些改變會是長期的嗎?

A:臺灣這次防疫的表現非常好,但我認為,臺灣不要忽視了 COVID-19 所造成的影響,就像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促成很多亞洲國家進行金融大改革,但因臺灣在亞洲金融風暴中表現特別好,使得我們改革的腳步不那麼迫切。

這場疫情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面貌,臺灣對疫情控管得當,值得開心,但若能和世界同步投入數位轉型、甚至比世界走得更前面,對臺灣未來的發展會更好。

科技將改變未來產業的型態與工作的面貌,遠距上班很可能成為永久的工作模式之一。金融產業隨著 FinTech 發展和數位轉型,提供金融服務不一定要面對面,臺灣的企業必須為此準備好,這將帶來兩個優勢:一、提供服務的方式更多元且便利,如此將增加員工與顧客滿意度,也增加員工遠距上班的彈性跟方便性;二、強化企業韌性:因應未來各種不確定性及環境的變化,企業要建立隨時可調整組織與戰鬥隊形的能力,增加遠距工作的設備、備援機制,以確保業務不間斷。

Q:身處危機時,人們傾向尋求更多資訊降低不確定性,請教貴公司未來在提升資訊透明度、以及 ESG 策略做法?

A:陽光就是最好的防腐劑,資訊透明是公司治理上很重要的一環。對內,董事會是一家公司的最高的治理機構,也代表所有的股東,肩負監督、指導、控管等職責,所以,經營團隊對董事會做到非常透明;對外,只要法律要求揭露的資訊,我們絕對揭露,非法定要求的資訊,只要在不洩露業務機密的前提下,包括 CEO 薪資、溫室氣體排放量、依循 TCFD 公布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等,我們也都儘量對社會大眾揭露,希望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促使更多金融同業提升各項資訊的透明度。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