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重塑競爭優勢的關鍵

AI、供應鏈韌性與永續 為企業重塑競爭力主軸
  • Feb 14 2025
周建宏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 

川普1月就職美國總統,誓言掀起一場「常識革命」(Revolution of Common Sense),並揚言對中國大陸、加拿大與墨西哥的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為全球經貿局勢帶來多重影響,加上地緣政治衝突威脅全球供應鏈、人工智慧加速商業模式創新、氣候變遷迫使企業重新定義永續價值,以及後疫情時代的通膨與利率波動,企業的應變韌性正受到考驗,面臨商業與經營模式重塑的壓力。

PwC Taiwan《2025全球暨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顯示,由於市場信心逐步回溫,逾五成全球及臺灣企業領袖看好2025年全球經濟將成長。儘管企業領袖樂觀看待今年景氣,但「總體經濟的不穩定性」仍是全球及臺灣企業領袖的最大威脅,第二大威脅則是「通貨膨脹」。

未來一年,美國是全球企業跨國投資的首選,跨國投資金額比例亦位居首位,可見企業早已感受到「在美國製造」的壓力。對臺灣企業來說,中國大陸是第一大海外投資地區,仍然是臺商不可忽略的市場。而在供應鏈多元化的趨勢下,越南成為臺商第二大海外投資地區,與美國並列第二,泰國和馬來西亞也擠進前五名,南向國家已成為這波供應鏈移轉下臺商的布局重點。

生成式AI(GenAI)正快速改變各行業的運作方式,不僅提升效率,也重新定義企業的競爭力。83%全球與58%臺灣企業已採用生成式AI,採用比例較去年成長超過四成。超過三成的全球與臺灣企業已因採用生成式AI而增加獲利能力,展望未來一年,49%全球與60%臺灣企業領袖預期可因生成式AI帶來利潤成長。

然而,AI衍生的信任議題仍是一大挑戰,與全球相較,臺灣企業對生成式AI的信任度低,僅有5%的臺灣企業高度/非常信任生成式AI,低於全球。企業應思考如何建立有效的AI風險治理框架,打造「負責任的AI(Responsible AI)」,降低採用生成式AI的風險。

全球永續浪潮下,企業紛紛將氣候友善投資納入長期策略規劃,今年有超過五成臺灣企業在過去一年已進行氣候友善投資,並可接受氣候友善投資報酬率較低,遠高於全球的平均水準,顯示半數臺灣企業領袖已積極為環境永續進行長期布局。

過去五年,54%的臺灣企業因氣候友善投資而增加成本,比例高於全球,更為各國之首,臺灣企業投注許多資源與心力積極轉型,以符合政策要求與供應鏈標準。臺灣企業氣候友善投資的成果,則呈現在營收成長,37%臺灣企業表示在過去五年因氣候友善投資促使收入增加,比例高於全球,也位居各國前段班。臺灣企業已從長期策略的角度投入氣候友善投資,開始獲得永續轉型紅利。

面對全球市場快速變遷,企業積極透過多元策略重塑競爭優勢。企業布局新產業的策略路徑中,併購是進入新產業、取得新技術的有效方式。54%全球與22%臺灣企業領袖計劃在未來三年進行至少一件併購交易,其中61%全球與47%臺灣企業領袖將藉此進入新產業版圖。運用併購進行跨產業布局,已成為企業延伸核心競爭力、持續獲得成長動能的重要策略。

企業成功關鍵,在於領導者能否在變局中保持敏銳度與行動力。放眼未來,以願景展開策略,不僅有助於企業在變局中保持方向,也為當前行動提供指引。企業轉型不再只是選項之一,而是一場關乎永續經營的必修課,而最終可脫穎而出者,將是能夠在科技創新與永續發展之間找到平衡,並持續重塑自我的企業,現在每一步行動,都是未來成功的基石。

原文刊載於2025年2月14日經濟日報名家觀點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