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司治理出發,以透明度落實永續經營

徐 聖忠 審計服務營運長, PwC Taiwan 2023-12-05

環境、社會與治理(ESG)已成為各國政府、企業及所有利害關係人關注的焦點,近期因為氣候變遷異常,E(環境)議題躍為主角,然而,G,也就是公司治理(Governance)決定了E是否落實。公司治理的良窳,決定相關的揭露對資訊使用者而言是否具有決策參考價值,也是能否獲得利害關係人信任的關鍵。根據PwC《2022全球投資人調查報告》,49%受訪投資人認為有效的公司治理是企業首要任務,高於環境議題如減碳(44%)及社會議題如供應鏈勞權(36%)。

「信任」是維持社會安定、經濟穩定的重要基礎,而可信的財務報告,是維持資本市場健全運作、企業正常商業活動的必要元素,資訊揭露更是直接瞭解企業公司治理品質的途徑。從「公司治理1.0」至「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監理法規持續演進,要求企業資訊揭露須更即時與透明。不僅如此,資訊揭露範圍已擴展至永續面向。從2026年起,資本額100億元以上之上市櫃公司將首波適用IFRS永續揭露準則,於2027年於年報揭露相關資訊,並提前與財務報告同時公告。

利害關係人關注企業ESG表現,而股東們往往期待企業保持優秀財務績效,因此企業必須設法在短期績效與實現長期ESG目標取得平衡,尤其利害關係人對企業ESG的期待只會日益增加,這也為企業帶來變革的機會。PwC Taiwan《2023臺灣企業領袖調查》發現,臺灣企業領袖已展開永續轉型行動,七成受訪者表示正在進行減碳計畫、六成表示正在開發氣候友好的產品與製程,或以數據驅動降低氣候風險的策略。

如何透過資訊揭露,展現企業經營結果與ESG表現,甚至描繪企業邁向永續的短中長期的路徑?關鍵就在於公司治理,無論是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永續揭露準則,均要求企業建立報導架構,須從「治理」出發,設定組織目標並展開策略,依產業別揭露財務重大性、投資人決策有用性之資訊,並在永續報告書說明企業如何將氣候風險連結至公司治理。

不僅企業必須強化透明度,會計師事務所亦然。在主管機關推動下,會計師事務所發布「透明度報告」,揭露治理架構、風險控管及品質管理制度、財務及業務資訊,以確保會計師依據國內外準則、法規之要求,為企業所出具的報告執行嚴謹的查核與確信,持續提升審計品質,強化企業對外揭露報告的公信力,為利害關係人提供值得信任的確信品質。

資本市場基本功能之一,是透過資訊充分揭露,形成有效率的資本配置決策,準確且即時的資訊揭露是實現此功能的基礎。雖然氣候變遷人才是當前熱門議題,然而,公司治理更是企業邁向ESG的重要基礎,可確保企業將實踐E(環境)、S(社會)的熱情,轉變為實際行動,並提高資訊透明度,落實永續經營。

從公司治理出發 以透明度落實永續經營

Contact us

徐 聖忠

徐 聖忠

審計服務營運長, PwC Taiwan

Tel: +886 2 27296666, x25236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