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說明了德國維藤家族企業研究院(WIFU)對家族企業繼承議題的五個實踐指南(包括把繼承問題排上日程、將股權的繼承和企業管理的交接進行區分、考慮繼承法及稅法相關的影響、專注於企業,遵循「企業利益」至上、專注於家族,同心協力創造家族凝聚力),以下接續說明另外五個實踐指南:
- 能力是選擇繼承者的首要標準:「能力優先」是繼承的第一法則,但家族無法找到合適的企業繼承人是很普遍的現象。此時,外部經理人可以是未來繼承人的合作夥伴或導師,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可能的繼承人,則他們應該具有跟外部經理人相當的能力。
- 繼承者應有對企業管理的自主權:家族企業傳承需要建立信任,在繼承人真正擔負起企業重任時,需要上一代的支持與放手,讓繼承者真正面對外部環境的挑戰,以證明自己的管理與決策能力。
- 不要冷落了繼承過程:很多繼承人在「他/她可以做到!我也是這樣過來的」的壓力下,會對於上一代的期望與新責任會感到無所適從。此時,代際之間充分的對話會有很大的幫助,透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理解與信任來避免繼承人犯同樣的錯誤。同時,繼承人應看待「傳承」不應該是負擔,而是給生命帶來珍貴體驗的機遇。
- 考慮替代方案:希望將公司留在家族掌握之中的想法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候選人不具備相當的能力或沒有意願,就必須多考慮幾個替代方案,除了找外部經理人外,亦可考慮出售股權等併購方案。
- 重視外部建議:因應家族企業傳承問題、產業趨勢變遷,企業將會面臨法律、稅務與轉型的嚴峻考驗,引進外部顧問並不是沒有能力的表現,而是對企業主自己與家族面對重大決定時負責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