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誠通訊第389期封面企劃:掌握生成式AI通用情境 在顛覆中成為顛覆者

儘管多數企業領袖對生成式AI持樂觀態度,目前仍在初步或有限範圍內採納的階段。然而這段過渡期為企業提供了寶貴的機會,透過AI應用強化工作流程與經營模式,並確保勞動力能夠適應新技術的變革。

自從ChatGPT發布以來,AI技術迅速成為全球熱點,生成式AI更被視為顛覆性的創新技術。根據PwC Taiwan《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70%全球企業領袖及54%臺灣企業領袖認為,生成式AI將在未來三年內影響企業商業模式,然而僅有32%全球與14%臺灣企業在過去一年已採用生成式AI。

儘管多數企業領袖對生成式AI持樂觀態度,目前仍在初步或有限範圍內採納的階段。然而這段過渡期為企業提供了寶貴的機會,透過AI應用強化工作流程與經營模式,並確保勞動力能夠適應新技術的變革。企業若能把握時機,積極進行智慧重塑,將有望獲得前所未有的經濟效益與競爭優勢,為企業永續奠定堅實基礎。

為了解現階段AI對產業的實際影響,PwC發布《創利或創新?產業運用生成式AI概覽》針對22個產業進行分析,從利潤潛力、採用因素、產業變革程度及通用情境等四大面向,解析企業採用生成式AI現況,盼協助企業循序漸進採納新科技,為未來更具顛覆性的產業變革做好準備。

AI應用助攻 普遍提升產業潛在利潤

各產業採納生成式AI的影響程度不一,其中以科技業的潛在平均利潤最高,提升19個百分點,可協助輔助撰寫程式、建立技術文件等,軟體供應商亦可加速開發並降低成本。精品業提升潛在平均利潤14.5個百分點,用於建立超個人化廣告、加強客戶體驗和產品設計。媒體娛樂業應用生成式AI創造各式影音內容,預計至2033年,利潤可上升14.4個百分點。運輸和物流業者採用生成式AI輔助優化路線、即時定價等,可使部分企業利潤成長近一倍。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全球約有近40%的工作受到AI的影響,世界經濟論壇強調隨著AI時代來臨,到2025年為止,絕大部分的員工需要重新接受職能訓練。儘管就業市場因技術革新受到衝擊,許多全球性智庫仍預測生成式AI對提升經濟具強大潛力。然而,多數企業領袖關注的重點為成本與少數使用案例,可能因此錯失透過生成式AI重塑企業或顛覆商業模式的機會。

企業採用GenAI兩大因素:變革程度與採用難易度

要了解生成式AI真正的潛在價值,需在財務預測外,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待AI對營運模式以及競爭市場的影響。針對各產業採納生成式AI的考量點,主要為變革程度及採用難易度兩大因素。

在媒體娛樂業,生成式AI促使內容開發與定價策略重塑,大幅降低內容製作成本、提高產製效率。此外,根據GlobalData統計,製藥業2015年到2020年AI藥物探索的策略合作增加575%,與AI技術公司合作不僅加速新藥研發程序,亦可協助檢視行銷資訊的合規性,為產業帶來大幅度變革。

部分產業由於進入市場門檻較高(如電信業),生成式AI的先發優勢相對較低,但調查顯示採納生成式AI應用,可使電信業平均利潤可提高13個百分點,主要功能為協助銷售、基礎設施管理和內部營運等。而零售和金融服務業亦透過AI優化業務程序、提供自動化服務,儘管變革程度較低,仍可提升整體效益。

隨著時間推移,生成式AI對功能與效率的提升將成為企業常態,提升效率所創造的效益隨之減少。企業需透過當前的技術整合作為基礎,以便於未來實踐更具變革性的創新應用,從而實現新的營運模式和市場機會。

掌握AI六大通用情境 啟動變革飛輪效應

採用生成式AI並非簡單的過程,其變革程度與採用難易度視產業與企業而異。然而,無論是哪種產業,皆可透過通用情境實施生成式AI。本研究歸納生成式AI六大通用功能,分別為全新創作、增強(擴展或補充現有內容)、轉型(轉換內容格式)、對話(進行對話提問與資訊引導)、資訊檢索和摘要,可應用於不同產業及工作場景,提高生產力,為企業重塑打下基礎,啟動飛輪效應

多數組織仍處於採用AI的早期階段,探索如何將AI納入企業體系並創造價值。透過通用性的AI應用,可提升企業內部科技素養,累積成長動能,未來才有可能實現顛覆性的產業革新。在推動AI應用時,應以銷售、行銷及核心業務為起點,提高生產力和利潤。同時,企業需考慮技術採用的難度和產業變革的程度,制定適當策略,評估生成式AI能否進一步釋放價值。

充分利用AI的優勢,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還有可能推動顛覆性的產業轉型。企業在提升效率和創新力的同時,亦須謹慎應對監管合規、技術風險、人力資源管理和道德倫理等挑戰。透過制定全面的策略和計劃,有效發揮生成式AI的潛能,以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優勢。

提供您更完整的產業、法令、及市場資訊

訂閱電子報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