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誠通訊第385期封面企劃:洞悉轉折點 採取關鍵行動

認為企業需在十年內轉型的企業領袖,過去五年所採取的企業重塑行動,較能提升企業獲利,也確實反映在財務績效。

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首席經濟學家展望》指出,金融市場形勢緊張、地緣政治分裂、生成式AI快速發展等三大因素,將左右未來全球經濟情勢。在報告中七成經濟學家表示,地緣政治加速全球經濟碎片化,將促使生產與消費行為在地化、地緣經濟集團的產生;近八成經濟學家認為AI快速發展,將增加企業生產效率,更加速商業模式創新。面對大環境威脅與數位科技快速更迭,企業領袖是如何解讀眼前的景氣、機會與挑戰?

PwC Taiwan《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轉捩時刻 加速重塑》綜合212位臺灣企業領袖問卷調查結果,結合PwC Global針對全球105個地區4,702位企業領袖問卷調查顯示,企業領袖感受到轉型的急迫性,45%全球及76%臺灣企業領袖認為需在十年內轉型,以維持企業獲利能力。總體經濟不穩定、通貨膨脹,是全球與臺灣企業領袖今年所面臨的前兩大威脅,地緣政治衝突(39%)、氣候變遷(28%)則是臺灣企業領袖心目中位居三、四的威脅。

地緣政治牽動企業布局

即使38%全球企業領袖認為今年景氣有望提升,較去年成長20%,臺灣企業領袖對未來景氣更為樂觀,48%認為今年全球景氣將轉好,在大國貿易戰與地緣政治紛擾下,企業被迫選邊站,牽動布局版圖,付出更多成本調整供應鏈。美國、中國大陸、日本、德國與越南對臺灣企業的重要性依然位居前五,印度近年成為消費電子品牌大廠製造基地「中國大陸+1」選項,促使其對臺灣企業的重要性於今年躍升至第六位。

掌握永續契機 企業領袖可接受氣候友善報酬率較低

對全球與臺灣企業領袖來說,氣候變遷在未來三年造成的影響,將高於過去五年,且影響增加幅度為所有外部威脅最高,氣候變遷很可能成為顛覆整個產業的力量,直接影響企業獲利。為此,超過九成的企業已著手減碳,且41%全球與29%臺灣企業領袖在過去一年已接受氣候友善投資報酬較其他投資項目低,其中約四成企業領袖表示可接受報酬率較低的幅度為4%以上,可見企業領袖們已展開行動,為永續環境與競爭利基布局。

54%全球與75%臺灣企業領導者認為,法規過於複雜或變動頻繁是減碳首要挑戰,其次為氣候友善投資報酬較低,以及所屬產業缺乏氣候友善相關科技。

科技觸發變革 生成式AI改變創造價值方式

新科技具有改變整個產業的潛能,在今年調查中,全球企業領袖認為「新科技顛覆」是影響獲利首要因素。生成式AI的技術變革,正是最好例子。70%全球與54%臺灣企業領袖認為,生成式AI會大幅改變企業創造價值的方式。36%臺灣企業領袖認為生成式AI可改善商業模式、拓展新市場,增進產業競爭力,增加企業營收與利潤5%以上。

儘管生成式AI應用廣泛,但也潛藏無法忽視的風險。85%臺灣企業領袖認為,資安是採用生成式AI的頭號風險,緊隨其後為法律責任、聲譽風險、散布假消息等,尤以臺灣企業領袖感受到風險的比例,較全球整體更高(64%),可見臺灣企業領袖對生成式AI保持積極,同時也審慎應對潛在的威脅。

企業重塑三大課題 善用數位邁向永續

機會與風險往往相伴,對外部環境保持警覺,並感受到企業轉型具有必要的企業領袖,更能預知變化,方能提早因應。認為企業需在十年內轉型的企業領袖,過去五年所採取的企業重塑行動,較能提升企業獲利,也確實反映在財務績效。導入新科技強化競爭力,是多數能獲得優於同業獲利的行動,次而是內部開發新科技與供應鏈區域化布局,皆為企業重塑不可缺少的加速器。

企業轉型 獲利能力

供應鏈韌性、科技變革、環境永續是企業重塑的三大課題,並為企業重塑形成動能、環環相扣。追求供應鏈應變韌性時,同時也需要利用數位工具,促進供應鏈共同減碳;科技變革帶來新商業模式,也將成為提升供應鏈韌性與環境永續的利器。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受到轉型的急迫性,當所有企業都面臨相同的外部挑戰時,勝出關鍵就在於「速度」-組織有能力適應變化,並且快速前進。

提供您更完整的產業、法令、及市場資訊

訂閱電子報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