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誠通訊第375期封面企劃:打造企業韌性,在危機中壯大

企業如何打造韌性成為關鍵議題。企業韌性的構成,來自於策略、營運、財務保持韌性-策略保持韌性,可使組織具有敏捷與應變能力;營運保持韌性,在衝擊中可保有關鍵營運量能;財務保持韌性,面對衝擊時有足夠資本與現金流量可供運用。

在地緣政治衝突、通膨升高的環伺下,供應鏈挑戰與網路攻擊正持續加深風險的深度,企業不僅要在風險中設法生存,還必須在挑戰中壯大。來自全球42個地區1,812位企業領導者受訪,由PwC發布之《2023全球危機與韌性調查報告》中,企業領袖即表示最擔心會發生的前兩大衝擊事件,就是網路攻擊與供應鏈中斷,而89%受訪者已將提升韌性作為企業重點策略之一,企業領袖已認知企業韌性是當前重要的核心競爭優勢。

斷鏈、網攻為企業兩大潛在衝擊

相對於2019年時,69%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五年曾遭受衝擊事件,2023年調查有96%受訪者表示在過去兩年曾遭遇衝擊事件,顯示經歷衝擊事件之企業大為增加,企業面對風險日增。排除疫情相關衝擊事件後,仍有91%受訪企業表示曾經歷其他衝擊,除疫情之外,供應鏈衝擊對企業影響最劇烈,超過一半(60%)經歷供應鏈嚴重衝擊的受訪企業,最擔心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尤其當前中美貿易戰持續進行,據美國商會年度調查顯示,美國企業投資中國大陸轉趨消極,開始採取更多「中國+1」供應鏈策略,以分散地緣政治風險,臺商亦受客戶要求移轉或分散生產基地。在《2023臺灣企業領袖調查》發現,50%受訪臺灣企業領袖認為地緣政治衝突是未來12個月的主要風險,而67%受訪者認為供應鏈中斷是影響未來十年利潤的負面因素,位居所有影響因素首位。

然而衝突不僅存在於實際國界,也發生於虛擬世界。根據《2023數位信任洞察報告》,受訪的3,522位全球企業領袖與資安專家認為,2023年主要數位威脅為網路犯罪(65%)、行動裝置(41%)、電子郵件(40%)、雲端管理介面的入侵(38%)、商務電子郵件入侵/帳號遭接管(33%)、勒索軟體(32%)等。PwC Taiwan也曾在臺灣資安大會分享,近兩年供應鏈資安的重要性已浮上檯面,隨時需面對來自全球各種網攻威脅,然而資安不僅需要企業本身落實,還必須偕同供應鏈夥伴,才能顧好供應鏈每個資安環節。

打造韌性體質三要素

因此,企業如何打造韌性成為關鍵議題。企業韌性的構成,來自於策略、營運、財務保持韌性-策略保持韌性,可使組織具有敏捷與應變能力;營運保持韌性,在衝擊中可保有關鍵營運量能;財務保持韌性,面對衝擊時有足夠資本與現金流量可供運用。《2023全球危機與韌性調查報告》指出,企業可從三大關鍵要素打造韌性:

  • 整合力:應對錯綜複雜的風險,各部門已無法單打獨鬥。將近三分之二受訪企業正積極轉向制定整合性計畫,圍繞業務核心,並與整體策略、價值觀和投資計畫保持一致,並將韌性融入日常營運與企業文化。不過,目前僅有20%受訪企業表示已完成整合企業整體的韌性計畫。
  • 領導力:調查報告發現,93%受訪企業指派高階主管為推動韌性計畫的負責人。企業韌性策略與計畫執行,需要資深高階主管引導與支持,並由專業團隊輔佐,推動計畫執行,企業方能於長期危機(permacrisis)持續發展。
  • 規劃力:確定關鍵業務核心,釐清業務從屬關係以規劃營運韌性(Operational Resilience, OpRes),並根據企業和利害關係人需求設定投資優先順序,提高效率以有效管理風險。

數位賦能提升應變韌性

《2023臺灣企業領袖調查》綜合全球數據發現,全球有43%受訪企業領袖認為,供應鏈中斷將長期影響產業獲取利潤,因此48%受訪企業領袖將增加網路安全與數據隱私的投資,是採行比例最高的因應策略。這與《2023全球危機與韌性調查報告》發現類同,為因應未知衝擊,87%受訪者計畫投資於提升網路韌性,反映出企業預測網路攻擊與勒索軟體將是衝擊主要來源,顯現企業強烈預防衝擊的意識。危機管理(86%)與緊急應變管理(85%)緊隨於後,成為未來兩年內企業因應衝擊的重點投資領域。

企業投資於韌性的出發點,已不僅是符合法規而已,而是視為策略性行動。值得留意的是,58%受訪者表示將透過科技賦能,推動韌性計畫執行,這是因為企業領導者瞭解,唯有蒐集完整企業數據,形成綜合且具有洞察力的單一管理平台,才能預測、預防、模擬風險,並從衝擊中汲取經驗,方能在日後危機來臨時靈活調度,從容應對。

提供您更完整的產業、法令、及市場資訊

訂閱電子報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