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球危機與韌性調查報告

2023 全球併購產業趨勢報告

摘要

《韌性革命:2023全球危機與韌性調查報告》(The Resilience Revolution: PwC’s Global Crisis and Resilience Survey 2023)聚焦探討企業如何透過整合力、領導力、規劃力三大韌性要素的建立,提高組織韌性。本報告分析全球1,812名企業領袖的受訪結果,提供應對危機的建議。

關鍵訊息

  • 本報告顯示,全球企業領袖已認知到企業韌性是重要的核心競爭優勢。89%受訪者表示,提升韌性是企業的重點策略之一。70%受訪者表示,對組織應對危機和衝擊事件(disruption)的能力有信心。然而,本報告也發現許多組織仍缺乏基本的韌性要素。
衝擊事件日漸增加
  • 96%的受訪企業表示,過去兩年組織曾經歷衝擊事件的考驗;且在排除疫情相關的衝擊事件後,有91%的企業近兩年至少曾經歷一件其他類別的衝擊事件。
  • 過去兩年,受訪企業平均遭受3.5個衝擊事件。四分之三(76%)受訪者表示,最嚴重的衝擊事件曾對企業造成中度到高度影響,嚴重損害主要營運流程與服務,也破壞財務與名聲。
  • 受訪企業在未來兩年最擔心會發生的衝擊事件,包含網路攻擊、供應鏈問題以及員工留任和招募困難。
  • 除疫情外,供應鏈衝擊對企業的影響最劇烈。超過一半(60%)經歷過供應鏈嚴重衝擊的企業最擔心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建立韌性三大要素
  • 整合力:規劃整合全企業的韌性計畫(resilience programme)。
    • 企業在應對當今錯綜複雜的風險時,已無法仰賴各部門單打獨鬥。將近三分之二的受訪企業正在積極轉向制定整合型的韌性計畫,圍繞業務核心,集中管理和調整多種韌性能力,並將該計畫融入日常營運和企業文化。不過,目前只有五分之一完成整合全企業的韌性計畫。
  • 領導力:擁有高層支持和成熟技術團隊輔佐,才能在長期危機(permacrisis)中蓬勃發展。
    • 成功的韌性策略和計畫需要高階主管輔導支持。除了需要一位能夠明確當責的資深領導者帶頭,也要有一支在組織內推動計畫的成熟技術團隊。本報告發現,93%的受訪企業指派高階主管,做為推動韌性計畫的負責人。
    • 31%的受訪者表示,建立一支技術面臻於成熟的團隊,是韌性計畫的最大挑戰。為建立能因應未來挑戰的企業韌性,57%的企業視提升未來領導者技能為最重要的關鍵任務之一。
  • 規劃力:圍繞最重要的業務核心,規劃營運韌性(Operational Resilience, OpRes)。
    • 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推動整合性的韌性計畫,許多組織採用營運韌性方法的核心原則,重點在於保護業務裡最重要的核心,並根據企業和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訂立投資優先順序,使組織能管理風險、提高效率。
透過科技強化企業韌性
  • 傳統管理韌性的方法已不再適用,僅靠審查企業是否合規的做法無法創造韌性。企業領導者須意識到韌性策略須以技術為基礎,蒐集來自整個企業的數據,以提供綜合、具洞察力的單一管理平台,並在危機時靈活調度。
  • 58%受訪者表示,透過科技賦能,讓韌性計畫能夠順利推動、執行,是未來重點發展領域之一。
哪些領域是企業韌性計畫的投資重點?
  • 儘管市場狀況不佳,但企業並沒有減少對韌性的投資,這進一步印證了企業領袖意識到企業韌性的重要。
  • 針對建構組織韌性投資最多的企業具備以下關鍵特徵:它們將對企業韌性的投資視為策略性行動,而非出於合規需求或恐懼而執行。近87%的受訪者計劃投資網路韌性,反映出對勒索軟體和其他網路攻擊的擔憂。危機管理(86%)和緊急應變管理(85%)緊跟在後,與網路韌性成為企業前三大未來兩年內將進行投資的領域。
  •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近幾年外在情勢波動劇烈,仍有部分受訪企業尚未計畫投資以下幾項重要的韌性基礎建設:11%受訪者未投資威脅監控、10%未投資供應鏈韌性、9%未投資災難恢復力。缺乏投資不僅是潛在威脅,也讓企業在日常營運中處於不利地位。
  • 受訪企業裡,已投資韌性的組織更有可能:
    • 將韌性列為「非常重要」的營運優先事項。
    • 平均會在整合性的韌性計畫之中,納入5.7種韌性能力。
    • 配置專屬資源,管理日常營運。
    • 過去曾面臨財務危機。
    • 曾在嚴重衝擊事件上,花費5000萬美元或更多費用。
加入韌性革命:如何在長期危機中成長茁壯
  • 建立制度,為韌性計劃指派當責的企業高階主管:指派一位能當責的韌性計畫負責人。
  • 找出並詳細規劃關鍵業務:確定關鍵業務核心,並釐清各項業務的從屬關係,再將企業韌性能力整合於核心服務中。
  • 構建跨領域團隊的整合企業韌性計畫:韌性計畫應與整個企業的戰略、價值觀和投資計畫保持一致。
  • 充分了解企業風險的全貌:善用科技的力量,偵測風險可能發生的幽微徵兆,以及其他企業韌性的關鍵指標。那些最能夠減輕、抵禦危機,和最能夠從危機中充分復原的企業,往往對企業風險的全貌有最清楚的了解,協助其預測風險,從容應對。
  • 借助科技的力量,輔以定期測試及實作,強化韌性策略:利用技術支持策略,並從數據中挖掘情報,以預防、準備、模擬風險並從中學習,也要定期評估計畫相關性、一致性和是否準備充分。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