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分析與觀點 – 2025年4月

  • 2025-04-25

中國商情

世界銀行發布2025年中國企業調查數據

  • 世界銀行與普華永道合作,於2025年4月19日發布中國企業問卷調查數據及《2025中國企業調查概況報告》,調查期間為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採用分層隨機抽樣法,共訪談了2189家中國企業負責人或高階主管,以便了解私人企業對經商環境的看法。
  • 受訪企業規模涵蓋小型企業(5-19人)854家、中型企業(20-99人)678家,以及大型企業(100人以上)657家。從產業類型來看,主要分為製造業1187家、零售業211家、其他服務業791家等三大類。
  • 《2025中國企業調查概況報告》總結了中國企業的調查結果,但並未針對所有調查數據展開論述,僅列舉部分關注度較高的調查結果,並與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經濟體以及中高收入經濟體進行比較。
    • 勞動力:報告顯示,為員工提供正式培訓的中國企業占比達79%,而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經濟體及中高收入經濟體占比均為34%。
    • 基礎設施:報告提及電力供應可靠性調查結果,中國企業停電次數為0,發生停電的企業占比為3.7%;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企業停電次數為2次,發生停電的企業占比為38.9%;中高收入經濟體企業停電次數為1.8次,發生停電的企業占比為42.8%。
    • 國際貿易:論及製造業於海關進出口貨物清關所需的平均天數,中國企業出口貨物清關平均為3天,進口貨物清關平均10天。東亞及太平洋地區經濟體企業出口和進口貨物清關平均分別為9天和11天;中高收入經濟體企業出口和進口貨物清關平均則分別為6天和11天。
  • 世界銀行的經商環境評比新增經商環境成熟度(B-Ready)指標,其中「效率」方面的評分依據來自企業問卷調查,並將中國的數據和香港、新加坡、紐西蘭等標竿經濟體做比較。
    • 結果顯示,中國企業在時間效率方面表現不俗,如增值稅退稅只需一週,電力連接和電子收款到帳速度也名列前茅。此外,中國企業使用電子支付成本幾乎為零,進出口成本也具優勢,數位化程度也相當高。不過,部分成本指標仍高於平均,顯示仍有進步空間。

策略產業

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併購活動回顧及未來展望

  • 2024年,中國汽車產業受到全球地緣政治與產業鏈重組壓力,以及消費需求分層加速等影響,政策面延續「供給需求雙向發力」,以創新驅動高品質供應,透過結構性政策工具激發以電動車為首的消費潛力,重點強化充換電網路、車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的系統化布局,並致力於推動智慧駕駛、車規級晶片等關鍵技術突破。
  • 2024年中國汽車產業併購交易金額近1,681億人民幣,交易數量為528筆。2024年汽車產業併購市場較2023年降溫趨緩,交易金額和數量分別年減32%和3.6%。小型交易數量增加,因此類案件因規模較小、轉型快速等優勢吸引投資人青睞。
  • 中國汽車產業2024年併購活動以國內交易為主,金額占比超過92%,交易筆數占比達93%。2024年新增34家上市企業,較2023年有所成長。自動駕駛及智慧座艙等智慧化汽車零組件、電動車零組件仍為市場焦點。
  • 從上市板塊來看,港交所憑藉其國際化優勢吸引了12家相關企業成功上市,成為主要上市地,深交所則以8家上市企業數量居次。
  • 汽車零組件:2024年汽車零組件領域交易數量達404筆,交易金額突破1,059億人民幣,交易規模年減16%。隨著電動車和連網汽車的蓬勃發展,零組件領域電動化、智慧化、輕量化轉型及迭代成為併購交易主要推手。
  • 汽車製造:2024年汽車製造領域交易數量為54筆,交易金額共計478億人民幣,較去年大幅下滑,年減近52%。受到車廠競爭加劇及電動車市場趨於成熟等因素影響,資本擴張趨於審慎。商用車相關的細分領域如電動卡車、智慧商用車,憑藉應用場景持續拓展,交易熱度不減,可望為汽車製造領域投資併購交易注入新動能。
  • 汽車維保:2024年汽車維保市場領域交易熱度有所下降,交易金額年減31%,主要受到汽車交易環節的投資併購活動減少影響。但隨著汽車持有量持續攀升,車輛維修保養、充換電服務等仍有一定需求;汽車金融領域也得益於政策利多,有望為汽車維保市場帶來深層商機和發展空間。
  • 策略投資/收購的交易數量較去年大幅增長,主要受惠於大型車企和部分追求長期回報的財務投資人對新能源、智慧聯網等市場的長期看好。2024年產業高度關注技術驅動與精密零組件類企業,其策略性收購皆保持高漲態勢。但在整體交易中,對於新創企業投資仍相對謹慎,交易頻率與去年持平。

普華永道聯合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發布《擁抱未來的世界汽車之都-2025上海智慧汽車發展白皮書》

  • 普華永道攜手上海現代服務業聯合會共同撰寫《擁抱未來的世界汽車之都-2025上海智慧汽車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上海積極從汽車製造業朝工業服務業轉型升級,促進中國汽車產業與全球市場對接。
  • 2024年中國汽車銷量超過3,100萬輛,汽車產業總產值突破10.65兆元人民幣,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8.3%,晉升為中國經濟第一大支柱產業。
  • 中國汽車產業未來有六大趨勢
    • 持續推進電動化進程:電動化已成中國汽車市場主流趨勢,國內車廠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不僅在價格、產品、服務等方面加速提升,電池、晶片等核心零組件也因此迎來新一輪的技術革命。
    • 智慧化引領產業升級:汽車智慧化已經從「功能疊加」朝「全場景體驗」演變。從研發、生產、供應鏈再到銷售、服務、客戶體驗,各個環節都將由淺入深的應用AI。
    • 車聯網技術加速普及:近年,中國從上至下積極推動「車路雲一體化」試點,促進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智慧改造與資料互聯,實現更深層、更全面的城市管理。
    • 供應鏈創新突破:汽車核心零組件從傳統引擎、變速箱等依賴精密機械製造的硬體主導,逐漸轉變為由電池、電驅、電控系統主導為主。軟體服務商、軟硬體解決方案整合商成為汽車供應鏈的關鍵角色。
    • 商業模式多元:汽車產業從單一製造銷售模式,朝綜合服務化轉型。汽車產業不斷與金融、保險、科技、智慧製造等產業深度融合,整合各方資源,共同探索更多增值服務以滿足消費者客製化需求。
    • 生態系廣度、深度提升:中國汽車產業已形成強大的產業生態系,對經濟的影響也已超越傳統製造業範疇。隨著產業規模的成長,產業鏈不斷延伸,上下游企業間的合作也將更加緊密。
  • 上海目前已經形成「4+N」汽車工業服務集群的產業格局,即「4個智慧製造群」和「N個工業服務群」,涵蓋生產製造、研發創新、區域輻射、國際交流、文化生活和產業投資等領域。
  • 打造全球化的「汽車之都」不僅需要擁有堅實的汽車產業基礎、人才資本、科研創新能力、區域樞紐、國際交流和資本支持,也需要文化與消費需求等軟實力,並融入永續發展理念,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城市發展生態。

稅務及其他法規

外貿新趨勢與出口退稅政策新變化

  • 2024年中國出口規模達25.45兆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年增7.1%。但在亮眼的數字背後,今年中國兩會報告也指出,目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可能對中國貿易領域造成更大衝擊。
  • 面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充分借助出口退稅政策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是企業繼續發展出口業務的重要推動力。2024年中國稅務部門辦理出口退稅1.93兆元人民幣,年增12.6%。出口企業也更需要高度關注出口退稅業務的新政策和新要求,規避風險,才能更好地享受稅收政策帶來的紅利。
以下是近期需要重點關注的出口退稅相關動態:
  • 出口企業須留意4/18、4/20與5/15等進出口退(免)稅申報、核銷之關鍵時限。
  • 部分出口產品取消或調降出口退稅率:根據中國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4年第15號規定,自2024年12月1日起出口退稅率調整,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9%。
  • 今年中國兩會報告中再次明確指出要:「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完善跨境寄遞物流體系,加強海外倉建設。」在出口退稅方面,近期出臺的2025年3號公告,就對海外倉方式(海關監管方式代碼9810)出口貨物的出口退(免)稅給予了大力支持,實現「離境即退稅」。
  • 可適用新政策的出口企業,應充分利用政策利多,透過預退稅提前享受出口退稅以推動自身發展。但在享受政策紅利的同時,也需要注意以下要點,避免產生退稅風險:
    • 仔細確認銷售實現情況
    • 採用預退稅方式申報的,需及時進行稅款核算
    • 仍需及時進行單證備案
  • 近期,除由稽查部門查處的騙取出口退稅案件之外,違規享受退稅被要求返納或被追回退稅款的案例也屢見不鮮。出口企業應予以充分重視,對於可能的風險採取相應措施提前應對。

《PwC中國市場分析與觀點》彙整中國普華永道出版資訊,本期資訊收錄起迄時間為2025年3月21日至4月20日。

相關服務:兩岸商務及稅務

中國稅務熱訊點評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