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與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共同籌備《台灣併購白皮書》系列已邁入第九年,並於2023年5月17日於台灣產業併購與轉型論壇發布《2023台灣併購白皮書》,主題為「開創佈局 成就永續」,今年延續去年的問卷調查方式,瞭解台灣企業家及高階經理人對於台灣併購市場的未來展望,並在「跨國跨界與併購後整合」及「 併購投資中ESG重要議題」之兩大構面彙整重要發現。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董事長劉博文表示,2021年受惠於資金寬鬆及疫後消費需求爆增之影響,全球併購市場也寫下歷史紀錄。然而,2022年經濟局勢卻風雲變色,在接連受到俄烏戰爭危機、物價上漲、各國央行大幅升息等因素之交互影響下,併購交易市場快速降溫,尤其下半年衰退最為明顯,2022年全球併購交易總額較2021年衰退了31%、交易件數則減少8%。而各類型產業可說是全面衰退,尤其是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及科技業有關之併購交易衰退最多,金額分別減少81%及36%。
觀察台灣鄰近幾個國家的併購活動,去年也都有程度不同的降溫。包括中國大陸、新加坡、韓國及日本之併購交易金額及案件數量均較前一年度下降,而其中以新加坡及韓國之交易金額減少較多,分別減少56%及42%;另外中國大陸及日本則已經連續兩年呈現衰退。
去年台灣市場併購件數呈現「逆風穩健」的態勢,特別是在中小型併購案件,交易較以往更為活絡。交易金額不高於美金5,000萬之併購交易件數由56件成長至72件,成長比率為29%,交易金額成長34%,占整體市場交易金額比例也由5%成長至7%。可見去年台灣企業投資雖趨於嚴謹,併購的腳步並未因此停歇。
劉博文分析,表面上台灣去年的併購件數創下新高,但若以台灣的經濟規模而言,併購活動其實仍遠低於鄰近國家。例如,韓國GDP總量約是台灣的2.2倍、然其併購件數卻是台灣的6.3倍;新加坡GDP總量約只有台灣的55%,其併購件數卻為台灣的4.9倍。顯見台灣企業在併購動能上仍遠低於鄰近國家,未來發展的空間依然很大。
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執行董事周容羽指出,台灣企業於全球供應鏈具有戰略性地位,於地緣政治、永續發展、供應鏈韌性與人才發展下,跨國跨界佈局已成趨勢,依據PwC Taiwan《2023年臺灣企業領袖調查》,雖然全球經濟逆風降溫,但65%企業表示不會延遲併購交易決策,且有75%企業領袖進行產品與服務多元性,台灣企業表示更積極採用併購來作為成長手段。
併購市場未來展望:
跨國跨界與併購後整合-關鍵發現:
併購投資中ESG重要議題-關鍵發現:
綜觀本年度台灣併購白皮書,周容羽說明,透過併購、投資,可使企業快速擴大市場份額,進一步提高經濟規模,並能取得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此外,還可實現跨產品、跨領域的整合,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周容羽建議,跨國跨界併購風險高,台灣企業應膽大心細,於進行併購前,確立明確的併購主軸及清楚的發展方向,而完整盡職調查、ESG評估與詳實併購整合計畫不可少。盡職調查不僅在辨識併購風險,更在挖掘綜效來源與提出具體價值創造之行動計畫,並且對於併購後整合可能遇到在綜效實現及企業文化融合的挑戰,在併購前先行著墨,透過併購整合計畫,系統性追蹤與實現綜效,面對企業文化融合,保持開放的態度,塑造鼓勵資源共享與交流之氛圍,以成就一個跨國企業。
圖一:全球併購交易件數及總額
圖三:台灣與鄰近國家經濟總量、併購活動之比較
圖二:台灣併購交易件數及總額
圖四:佈局未來之關鍵5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