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數位雙軌轉型 提升永續競爭力

net zero
  • Sep 15 2023
周建宏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 

財務數字可說是企業命脈,經營成果最終均呈現於財報,因此所有目標設定,均需與財務連結。淨零減碳亦是如此,臺灣以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2050年是明確的減碳終點線,因此企業設定減碳目標並非難事,挑戰在於如何將減碳績效與財務數字連結,成為策略擬定依據並持續追蹤成效。

如何盤點碳排放,是企業的首要課題。就各國法規發展趨勢來看,以ISO14064與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HG protocol)為碳盤查主要使用標準。不過,即使企業選定盤查標準,也會隨著直接或間接排放,製程原物料及使用能源的不同,採用不同排放係數,有不同計算方式,隨著企業經營活動進行,需要向廠務、採購、總務等部門蒐集並累計排放量。由於數據來源橫跨許多部門與流程,需要一致的計算基礎,碳排放數據還需經過確信,因此資料蒐集流程還需留有可供確信的軌跡。

2022臺灣中小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發現,中小企業進行數位轉型有35.6%面臨經費不足,33.7%缺乏數位技能與人才。尤其目前許多企業在供應鏈要求下,面臨需即刻交出碳排放數據的挑戰。若碳盤查能導入普惠數位工具,以較低門檻協助企業產出碳盤查報表,如同計算機內建公式,將碳盤查標準內建於數位工具,透過工具引導數據蒐集,並產出碳盤查報告,方能協助企業解決碳盤查燃眉之急。

即使範疇一、範疇二排放數據的盤點,也會因產業類別與企業規模,有不同的廣度與複雜度,盤點範疇三是企業更艱鉅的挑戰。範疇三排放雖非來自企業本身,排放來源既多且雜,卻通常占企業排放總量六至九成。因此就現階段來看,企業利用數位工具達到淨零碳排,需要歷經兩階段,第一階段務求碳排放資料可被確信,第二階段則透過數位工具,碳排放追蹤與流程整合,進而達到即時自動化。

碳排放數據若要經過確信,以過往經驗來看,由於數據需經過梳理,通常需要兩年準備期間。因此淨零第一階段,是建置管理和監控資料品質與完整性的流程,數位工具須內建碳盤查國際標準與方法學資料庫,並經過專家認證,以產出具有科學基礎且可靠的數據,作為確信基礎。淨零第二階段,數位盤查工具拓展為追蹤與管理績效平台,並與企業既有系統連結,運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蒐集數據、整合產業價值鏈資料,產出組織範疇、供應鏈範疇,或產品碳足跡範疇的數據,才能監控減碳計畫對業務與財務的影響,持續推動減碳計畫進展。

然而僅導入數位工具是不夠的,數位轉型不僅是系統本身,涵蓋經營流程、資料、人員,還需搭配關鍵領域知識(Domain Knowledge),才能真正發揮數位轉型推動永續的成效。例如運用內部碳定價可為決策輔有財務數字依據,以數字判斷對企業最有效益的方案,有利於將碳排放成本歸屬到部門,碳排放較多者將負擔較高成本,從而有效改變各部門決策與員工行為。

淨零轉型過程,需要歷經碳盤查、規劃減量路徑、擬定轉型策略,並對外揭露轉型成果並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為達到淨零目標,整合系統、工具、流程,調整治理架構、監督並追蹤數據流程,將減碳成果轉為量化數字,分析減碳行動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從而改變組織文化與行為,方能將減量路徑落實為實際行動,將減碳內化為企業永續競爭力。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