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因應國際反避稅風潮及加強跨境稅務合作,自2017年訂定「金融機構執行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準則作業辦法」(簡稱「CRS作業辦法」),並要求我國申報金融機構應自2019年依規定對金融帳戶執行盡職審查程序及申報作業。
為確保國內金融機構遵循CRS作業辦法及相關規定,財政部自2022年起每年以抽核的方式對受檢之金融機構進行書面或實地檢查,並就檢查缺失請受檢金融機構提出改善方案並持續追蹤。
財政部於今(2025)年5月23日公布對2024年受查年度的檢查結果,結果顯示在CRS遵循的三大重點:CRS制度的完整性、盡職審查作業的落實程度,以及申報資料的正確性皆有需要改善加強之處。與歷年的檢查結果比較(詳表一),可看出每年都有金融機構被檢查出的缺失,亦是申報金融機構應該要特別注意之處。
資料來源:財政部,CRS具重要制度面或具普遍性之檢查缺失,2025。
「未驗證稅務識別碼的正確性及合理性」是檢查結果中每年都出現的缺失之一,而稅務居民身分以及稅務識別碼的辨識是執行CRS作業中重要的一環,也是申報金融機構在執行上普遍會遇到的困難:
財政部公布檢查結果係為提醒金融機構可自行檢視作業流程,避免相同問題持續發生,影響申報資料的完整性及正確性。面對上述有關稅務居民身份以及稅籍編號合理性驗證的風險,國內金融機構可以思考採取以下做法,降低或消除風險:
金融機構每年在執行CRS申報作業時,財政部之金融機構資料申報系統產出的「申報金融機構之申報資料風險清單」會顯示申報資料中是否有「稅務識別碼格式不正確」情形,金融機構可以透過此資訊重新檢視應申報帳戶之稅務識別碼是否合理。但申報期限在即,屆時才發現此類問題,可能不及向帳戶持有人取得正確資訊據以申報,影響申報資訊的完整性與正確性。
目前各區國稅局亦已啟動對其轄內之金融機構進行2025年遵循情形調查。若發現有重大缺失者(如未執行CRS審查作業、漏報應申報帳戶),則金融機構可能因稅捐稽徵法第46-1條及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受到裁罰或改善處分。為達合規目的以及避免裁罰,建議金融機構盡早檢視CRS作業流程的遵循情形,尤其是涉及他國規定之稅務居民身分辨識及稅務識別碼疑問等項目。如果金融機構在自我檢視過程中有任何疑義,建議可適時尋求外部專家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