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中國大陸子公司虧損的移轉訂價風險

徐 丞毅 兩岸商務及稅務諮詢會計師, PwC Taiwan

歷經2022年疫情防控的停擺期後,中國大陸正開始啟動一連串的移轉訂價查核。會計師表示有些中國大陸的地方政府面臨極大的財政預算缺口,因此開始撙節成本,降低公務人員薪資/獎金、遞延允諾的財政補貼;並積極籌措歲收,例如徵收無效用地重新開發、鼓勵低效企業產業升級、以及加強稅務稽查。

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台商2022年度準備移轉訂價報告時或許還可以防疫停工損失來抵禦查核。然而多數台商直言2023年中國大陸關聯企業的利潤可能還是無法好轉。

大陸移轉訂價 慎防中國大陸子公司虧損

中國大陸關聯企業近期面臨的困境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兩岸商務與稅務服務會計師徐丞毅表示,近期許多台商紛紛表示其中國大陸關聯企業除受地緣政治影響客戶要求訂單轉移外,境內訂單也因無緣切入國產化供應鏈而日益萎縮。雪上加霜的是,有些出口型企業,因面臨海外客戶的塞貨或無條件退貨/折讓,而不得不降低中國大陸製造關聯方的留存利潤。

中國大陸關聯方收入的劇減,導致其固定成本難以被分攤,即便海外銷售關聯企業願意調整定價政策,將較多的利潤配置在中國大陸,仍無法使其轉虧為盈,此舉並將導致整段價值鏈定價的扭曲。

中國大陸關聯企業 近期面臨的困境

如何因應中國大陸稅務稽查及降低移轉訂價風險

徐丞毅表示,中國大陸稅務局自6月開始鼓勵各地開展稅務稽查競賽案件。一旦稅局展開境內關聯企業長期虧損的調查,工資上漲、閒置產能分攤等常見的理由恐不被接受。而過去有些企業採用的同業利潤功能刪除法,即以一組同業可比樣本利潤率,扣除研發與銷售的其他樣本利潤率後的利潤水準方法,也將不再被稅務機關接受。

徐丞毅建議台商在規劃2023年度中國大陸移轉訂價時,可先將中國大陸關聯方畫分兩種類別評估。一類是整條產品價值鏈都虧損者;另一類則是只有中國大陸關聯方有虧損。

  • 針對第一類,徐丞毅強調應準備好整條產品價值鏈在各方交易鏈條的訂價政策(尤其是共攤損失的訂價原則)、分拆損益表以及過去幾年度的利潤分配結果。
  • 第二類企業,則需要注意是否有其他中國大陸關聯方,徐丞毅強調應以更嚴謹的方法分析各子公司製造工藝的差異、接著重新分析過去的可比樣本,試圖調整更具有比較性的樣本區間。此外還需預先做好區分同產業的集團樣本、或稅局曾用的秘密樣本間差異說明。最後若能就產能利用率預先做好分析,並鎖定好中國大陸子公司利潤,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中國大陸移轉訂價風險。
如何因應 移轉訂價查核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