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稅工程是大陸國家電子政務「十二金」註1系統之一, 從1994年到2016年,金稅工程已先後經歷一期、二期和三期建設階段。隨著2018年大陸開展國稅與地稅機關合併,金稅三期實現了稅收管理規範化和制度化、全國業務規範統一、業務全面覆蓋、業務有效交互、資訊化納稅服務等特點。金稅三期全面上線的5年後,金稅工程四期建設已於2021年正式啟動實施,2022年9月大陸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在「第三屆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論壇」上表示,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金稅四期的開發工作,標誌著大陸正向「以數治稅」時期邁進,大陸稅務徵管環境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從金稅三期邁向金稅四期,金稅四期在理念基礎、系統目標、系統方式、操作連結及交互功能上均與金稅三期不同。
金稅四期的序曲,提供了數據化背景下智慧稅務建設的藍圖,並確立「以數治稅」的稅收治理方式變革。
大陸稅務總局在2021年3月公布《關於進一步深化稅收徵管改革的意見》中,設定各階段目標,實現數據賦能有效的改革方向和措施。從2021年建成大陸全國統一的電子發票服務平臺;到2022年,基本實現法人「一戶式」、自然人「一人式」稅費資訊智慧歸集;到2023年,基本實現稅務機關「一局式」、稅務人員「一員式」資訊智慧歸集,推進對納稅人繳費人行為的自動分析管理;到2025年,基本實現發票全領域、全環節、全要素電子化,健全涉稅涉費資訊對外提供機制,打造規模大、類型多、價值高、分類細緻的稅收大數據。近期在大陸各地開展的全面數位化電子發票(以下簡稱「全電發票」),為金稅四期發展「以數治稅」奠定重要基礎。
金稅四期在企業大數據監管的稅務風險關注要點上,所得稅主要分析各種原因為少計、遲計收入;成本、費用扣除不合規;享受優惠政策錯誤,如高新技術企業、減免稅、加計扣除、重組、資產劃轉等;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如外籍個人)。流轉稅主要分析增值稅專用發票違法行為;各種原因少計、遲計收入;適用稅率錯誤;抵扣進項稅額錯誤;享受優惠政策錯誤。國際稅主要分析非居民納稅義務是否按時履行;大額對外支付合理性;跨境股權轉讓稅款繳納情況;關聯交易是否具備合理商業目的;協定待遇適用;走出去企業稅務風險。
企業在提升稅務管理因應稅務風險的過程,可思考分為事前、事中及事後三階段進行因應管理。
大陸從《全國稅務系統深化「放管服」改革五年工作方案(2018年—2022年)》明確提出,要完善自然人稅收徵管制度規範,建立「實名認證+辦稅提醒+資訊推送+申訴諮詢」的服務方式和「一人式檔案+風險共治+信用引導+分類分級管理」的徵管方式,逐步健全以高收入高淨值為重點的自然人稅收管理體系。一人式檔案透過個人所得稅資訊雲平臺搭建,將來自不同部門的納稅人身份、單位、家庭、個人收入等資料一體融合,對個人資訊掌握將更為全面。
為加快推進智慧稅務建設,通過數位化升級和智慧化改造進一步完善徵管流程,大陸各地稅務部門不斷探索「以數治稅」的新路徑、新渠道。以深圳為例,2022年11月7日,深圳市稅務局發布自然人稅收應用平臺四期(以下簡稱個稅平臺四期)建設項目公開招標公告。在對前期各項稅務工作的基礎上,此次平臺建設強化了經營所得的申報管理、對股權轉讓、股權激勵等個人所得稅重大事項的監控與管理。
在金稅四期稅務檢查上,對於高淨值人士境內外涉稅數據採集及應用數據稅務分析,將提高稅務機關的徵管效率,稅務機關將持續打擊重大稅收違法行為,並對高淨值人士加強稅收徵管。對於非稅務機關的政府機關資訊交換,金稅四期搭建了各部委、人民銀行以及銀行等參與機構之間資訊共享和核查的通道,而證券交易所對減持股票的高淨值人群進行了整理、通報。大股東股票流通資訊通過上交所公告披露或工商變更資訊的輕易獲取,都將使納稅人面臨合規稅務管理的高度需求。
高淨值個人由於收入來源多元、投資方式靈活、資產構成複雜、跨境活動頻繁且個人需求多樣,再加上整體稅制環境個人所得稅改革、稅收徵管改革、全球反避稅趨勢的稅收環境變化,納稅人涉稅資訊透明且稅收徵管數位化,使得稅務風險合規管理上更需要注意。
金稅四期搭建了大陸政府稅務及非稅務機關之間資訊共享和核查的通道,使稅務機關及各參與部門能夠更輕易檢核納稅人資訊。在因應金稅四期的新時代背景下,納稅人應即時進行審慎稅務管理及相關行動方案:
註1:中國電子政務十二金是指(1)金財:政府財政執行資訊系統;(2)金農:農業資訊管理系統;(3)金盾:公安業務應用系統;(4)金保:勞動和社會保險資訊系統;(5)金稅:稅收執行資訊系統;(6)金關:外貿業務處理系統;(7)金水:國家防汛指揮系統;(8)金質:質檢業務資訊管理系統;(9)金審:審計資訊化建設系統;(10)金卡:中國銀聯;(11)金貿:商品交易中心電子商務系統;(12)金企:全國經濟資訊資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