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家族企業資金規劃產生的稅務風險

徐 丞毅 兩岸商務及稅務諮詢會計師, PwC Taiwan 2022-03-01

為了發揮企業營運資金的使用效率,臺灣家族企業大多會利用銀行融資,或在集團內調撥各公司間的資金。有些家族企業甚至會透過境外公司,以海外三角貿易應收帳款擔保向銀行借款,做法雖便利,但將來恐產生不同程度的稅務影響。

資金調撥的利息費用若認在境外公司,將喪失抵減實質營運地收入及降低所得稅的機會;若將利息費用轉認在有實質營運的子公司,則需考量當地對關係人借款的費用列支限制(例如臺灣或中國大陸均有資本弱化規定,對於關係人借款超過股權一定倍數的利息費用不得在稅務申報扣除;中國大陸還有外債上限)、對外支付的扣繳稅費以及伴隨的營業稅(增值稅)等。

此外,境外公司若有融資行為也須遵循國際間對於境外天堂經濟實質法的要求。若有利息所得,除得提交財務報表,尚需填報實質營運建置情況。如有申報不實也將遭處不同程度的罰款。

有些在中國大陸的臺商以預付貨款或延期付匯方式調撥,但因中國大陸外匯管制,當大陸子公司打算解散清算時才發現有巨額的應付帳款無法結清,須轉列為業外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

實務上,中國大陸臺商還有其他合法的資金調撥規劃方式。例如臺灣總部可對子公司增資或向其購置專業的技術與設備以將資金匯入;而子公司以內保外貸、對外投資或盈餘分派等方式將資金匯出。但過於複雜的操作也會引起銀行反洗錢的疑慮,而無法順利調撥資金。

有鑑於當前國際反避稅與移轉訂價原則發展,企業間資金調撥規劃需考量稅務影響(費用扣除限制、扣繳稅款、營業附加稅)、外匯管制、銀行反洗錢、經濟實質要求與移轉訂價原則。因此審慎評估資金運用,才能打通家族企業運營的血脈,讓企業永續經營。

資誠家族 及 企業永續辦公室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