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C於6月20日發布《2023希望與恐懼調查報告》(Hopes & Fears Survey 2023),分析46個國家和地區、近54,000名員工的態度和行為,包括500名臺灣受訪者。在工作滿意度方面,只有45%的臺灣員工滿意自己的工作(低於全球平均56%),且22%的臺灣受訪者表示可能會在未來一年轉職,相較於去年的10%多出一倍。
除了經濟壓力,員工考慮換工作的主因也包括工作滿意度和能否在職場中真正做自己。「在職場中做自己」意味著不須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或刻意迎合他人就能得到主管公平公正地對待以及感受到尊重。「尊重」是任何正向關係中的基礎,鮮少有主管認為自己不尊重員工,但當自己身處壓力之下或欠缺思考之際,往往會在不知不覺間流露出不尊重員工的言行,例如因忙碌而草率對待員工提出的問題或日常言談間無意識流露出偏見等。
曾經於組織內私下做過調查,詢問入職1~2年的社會新鮮人,要如何讓他們感受到「被尊重」。得到的回答竟出乎意料的簡單,不外乎耐心聆聽員工的想法、真誠地對待員工提出的問題、語氣溫和不強硬等,甚至還有人回答「希望主管記得每個人的名字」,這些希望獲得尊重的要求看似簡單,卻也容易被日理萬機的主管所忽略。家族企業中主管與員工的羈絆比一般企業更為深刻,理應更能好好思考甚麼是自家員工最重視的行為,並採取步驟、展現尊重。這些道理並不艱澀,困難的是持之以恆地實踐與在任何情況下保持言行一致。
英國維珍集團董事長Richard Branson曾給出這樣的評論:「好好訓練你的員工,讓他們優秀到足以另謀高就;好好善待你的員工,讓他們依戀到不想轉身離開。」正如此言,面對當今的全球大離職潮,以及疫情為工作模式帶來的劇變和員工自我意識的覺醒,企業唯有以人為本,方能育才、留才,為企業守住最重要的資產,以因應未來瞬息萬變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