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加速器之於創業生態系的角色, Garage+營運總監楊子慧表示,以矽谷經驗,一地創業生態系的崛起與人才、資金與政府政策息息相關;反之,對於開發中國家而言,加速器之於創業生態系的重要性更顯重要。
楊子慧指出,加速器的作用意在協助創業家接軌資源,包括人脈、資金、市場等,對於加速創業家的成功、創業生態的發展有相當正面的助益。在此脈絡之下,Garage+ 首要的任務便是鏈結台灣產業界資源,支持下一代創業家在產品研發、生產製造、行銷推廣、國際市場對接等階段,皆可以取得所需資源,進而創造成功典範。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台灣資通訊產業蓬勃發展,其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包含半導體等完整ICT產業架構,另挾具有競爭力的技術、價格且面向全球市場。
基於台灣原有產業優勢基礎上,Garage+目標透過面向全球,招募國外新創進入台灣對接既有企業資源、創造更具國際性的創業生態之虞,也協助台灣創業家對接國際市場。台灣作為亞洲地區科技含量、人才密集度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作為國際與在地新創公司面向全球、介接產業資源的基地,是再適合不過。
談及台灣新創生態系發展優勢,楊子慧提到,完整的ICT產業鏈為台灣新創公司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相當好的發展基礎。尤其,新創所解題目能在台灣找到對接的場景,時代基金會會員企業與Garage+支持企業同行出海,一起販售給其國外用戶,對於Garage+來說是相當樂見的雙贏局面。
為達此目標,Garage+定期推動企業與新創的媒合,並且將觸角擴及海外,以大帶小的方式去接觸更多國際級企業。楊子慧舉2019年Garage+日本東京參訪團為例,當時除邀請旗下新創公司共同前往,也邀請廣達技術長分享與新創合作經驗,吸引逾 40 組日本企業共襄盛舉,同時也為新創創造絕佳的露出機會,並爭取到很多商務洽談的機會。
楊子慧指出,從 Garage+ 過去幾年舉辦的企業會議數,從初期1年僅19場規模,到2022上半年已累積超過200場新創媒合量可知,企業參與新創的意願愈來愈高,且希望更為密集且積極認識團隊的單位明顯提升,其中包括緯創、中華開發、達盈、台達電等企業及創投單位。顯示台灣企業對於和新創合作的重視度越來越高。
企業看新創究竟是以「投資」為目的,還是單純以「合作」為目的?
楊子慧提到,這通常取決於企業編制,例如有些企業本身具有企業投資部門(CVC),專注於瞭解與母集團發展相關的投資項目,而有些企業現階段皆以業務合作為主要訴求多半會與新創公司共同研發產品、進行技術合作及交流,直到新創公司的技術發展與企業緊密相合,才有可能有後續的投資機會。
然而無論以轉投資為導向,還是單純以技術合作為訴求,企業在評估新創公司上都更顯積極。楊子慧指出,基於 Garage+ 合作企業性質而論,目前所關注新創領域多半聚焦3大範疇,首先為垂直產業的軟體新創,又以人工智慧(AI)、大數據應用及分析為主要關注焦點;第二類為軟硬整合相關,企業將可透過新創新技術、解決方案來解決既有問題、優化既有流程,以創造價值;其三則與數位醫療相關領域。
每一年,Garage+共會遴選國內外各30組新創公司,而各大企業根據其不同需求,分別以企業投資部門、研究院、新事業部、技術長辦公室等不同單位來進行接觸。楊子慧指出,決大部分企業仍以業務合作為主要訴求,且較多企業關注包含:人工智慧、量子電腦、電池等前沿技術。對於企業而言,多半基於本業發展穩健的前提,期望透過與新創接觸,找到下一個5~10年有機會促成本業成長的前端技術,因此相當多台灣企業對於國外新創項目的成果有高度感興趣。
談及台灣新創在國際化拓張上的困難,楊子慧指出,倘若新創團隊並非長於美國、中國、東南亞、歐洲等大市場國家,而是如台灣、新加坡、以色列等小國,想要於國際市場發展規模化事業,必得與國際企業或是組織合作,方能藉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將其事業版圖拓展出去。
新創國際化發展最重要的,首先是「知道客戶在哪裡」,其次為「何處為最具發展潛力及條件的市場」,其三為「找到好的引路人及夥伴」。楊子慧表示,新創國際化擴張的引路人包括當地新創公司、加速器、創投或者企業,透過這些人脈連結,才有辦法更了解當地市場。
Garage+致力於帶領海外國際新創進入台灣市場,這一方面是將海外的資源帶入台灣,結合國外新創的技術強項,以及台灣既有的產業優勢,另一方面則是透過國際新創在地化,培養更多與國際社群接軌的機會。
楊子慧進一步針對海外新創遴選進行說明,Garage+ 在遴選海外新創時主要以「科技創業」為主要招募對象,該團隊必備高科技含量,在尋找新創團隊時,也多半鎖定科技重鎮進行招募宣傳,例如美國矽谷、波士頓、以色列、英國倫敦、波蘭、加拿大溫哥華等。
相比於國際團隊,台灣新創雖然具備技術優勢,但在營運、行銷等觀念和能力偏弱,在回應國際化的能力較顯不足。因此透過網羅國際新創公司來台與台灣交流,可以促成雙方合作,無論是共同研發、業務合作,皆可間接帶領台灣團隊更了解國際市場,或是透過與國際新創的合作將其解決方案對接給海外客戶。
楊子慧認為,台灣新創要往國際發展,必得具備國際創業社群的資源,而 Garage+透過招募國際級新創公司,亦可為台灣創業者帶來新的典範。其中,包括透過交流更加了解國際團隊如何進行銷售、如何募資、如何思考出場,包含接受企業併購的可能性,皆是台灣團隊可加以學習、仿效之處。
由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台灣經濟研究院及DIGITIMES合作,經過700份問卷以及100份投資人問卷、十多位新創領域專家專訪,完成的《2022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於2022年10月28日正式出刊,可至官網下載完整報告,期透過團隊調查研究,讓中華民國政府、企業、創育夥伴和新創團隊,一同擘劃台灣新世代數位經濟以及新創發展藍圖!(本文黃達人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