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深度訪談專刊

打造永續韌性 轉型勢在必行

fs esg

全球商業環境瞬息萬變,為因應不確定的時代,PwC Taiwan金融產業服務團隊持續與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對話,並將領袖們的洞見與策略思維匯集成冊,每兩年出版《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深度訪談專刊》,今年邁入第五屆。

本屆內容結合《2024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之量化調查,將臺灣16家金融業業者的問卷結果與全球金融同業的答覆相互對照,也與臺灣整體企業進行交叉比對,同時邀請來自金控、銀行、保險、證券、投信、金融科技等11位金融業企業領袖進行面對面的深度訪談。

調查發現,經歷了兩年的利率急速緊縮,金融業者透過財務及業務的重整以及營運轉型優化,陸續挺過環境鉅變的難關。未來聚焦生成式AI的發展以及永續實踐,同時強化風險控管,以保競爭優勢。

量化調查發現:

  • 62%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擔憂今年全球經濟將衰退,高於整體產業(39%)
  • 50%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對今年營收成長有信心,高於整體產業(33%),主因是升息已達高點、通膨與戰爭利空鈍化,以及產業不確定性消弭
  • 未來一年,38%金融業預計進行人員擴編,較整體產業(43%)略為保守
  • 未來三年,50%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暫不考慮發起新併購,另有44%尚未有看法
  • 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的主要威脅為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56%)及通貨膨脹(56%),而健康威脅(50%)與地緣政治衝突(50%)並列第二

除此之外,亦有高達94%的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認為現有營運模式只能維持不到十年的獲利水準,遠高於臺灣整體企業76%。這顯示臺灣金融業在經歷過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大衰退、各國政府大撒幣和利率政策大轉向後備感壓力,而必須加速於永續及數位的進程。

PwC Taiwan 觀察:

  • 科技勢在必行(Tech Imperative)的大趨勢是金融業企業領袖關心的議題。生成式人工智慧雖為金融業帶來新機會,但也加劇了資訊安全與網路威脅的風險;嵌入式金融讓跨業、跨界串流儘管變得更為容易,但企業也必須更敏捷、更周全地確保生態圈內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
  • 在回應氣候行動與擔負永續責任的社會期待上,有超過九成金融業企業領袖已付諸行動。隨著反漂綠浪潮與不斷升級的國際永續要求下,金融業者必須制定更前瞻的ESG(環境、社會、治理)策略,包括人權、生物多樣性、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策略性強化氣候與財務韌性。
  • 數位轉型、法令遵循等新興風險與機遇,亦是金融業的重大課題,金融業企業領袖除了必須靈活應對這些外部變化,同時也必須為內部打造更具前瞻性、包容性的職場文化,才有辦法維持競爭力。為了在瞬息萬變的局勢中,重新打造金融業企業文化,包括多元共融(DEI)、彈性的勞動條件、與傾聽員工聲音,持續性地重塑、再造才是成功的關鍵要素。
利率政策 科技勢在必行 Tech Imperative

永續與數位的雙軸轉型仍是重中之重,不僅僅是為了獲利,同時也是為了維持企業適應市場與環境極端驟變的風險控管能力與競爭力。金融業者在組織轉型的過程中,可從五大關鍵行動著手,包括:

一、 隨時檢視商業模式的長期可持續性

盡早認知需採取各項重塑行動轉型,較能創造利潤。

二、 深刻認知重大趨勢(如氣候風險)的威力

在接下來的三年內,科技變革、人口結構轉變和氣候變化等具變革性的趨勢,將比過去五年更加強烈,尤其是在創造、提供和獲取價值的方式。

三、 快速並負責任地發展生成式人工智慧

生成式AI將提升工作效率,對營收與利潤亦有助益;但亦會增加資安風險和偏見並帶來其他挑戰。在探索生成式AI的潛力時,記得也要謹慎關注其潛在風險。

四、 理解實踐永續不只是「脫碳」

在提高能源效率(包括減少能源消耗)方面的同時制定其他氣候行動計畫,例如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尋找機會創造對自然有益的商業模式,不僅可以降低風險,還可以提高財務回報並造福社會。

五、 解決效率低落問題,以釋放資源進行「重塑(Reinventing)」

行政事務效率低落的成本可高達數兆美元,透過解決組織中效率低下的問題,釋放資源進行重塑,例如簡化招聘和績效審核流程以及自動化一些日常任務。

2024臺灣金融業企業領袖深度訪談專刊

打造永續韌性,轉型勢在必行

點此下載 (PDF of 6.82mb)

Contact us

吳 偉臺

吳 偉臺

國際事務長暨金融產業服務營運長, PwC Taiwan

Tel: +886 2 27296666, x26704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