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醫療議題是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政見交鋒的關鍵,其中藥價議題的討論最為熱烈。美國是全球最大處方藥市場,一年規模高達$3千億美金,占全球比例高達40%。每年眾多亞洲及歐洲企業向美國FDA送交新藥上市審核申請,美國的藥價趨勢對全球生技製藥產業鏈的影響舉足輕重。藥價政策變動下,全球生技製藥公司須重新思考訂價策略,並引入新的產品給付模式,將為患者帶來的價值與產品價格做更緊密的連結。
越來越多生技製藥公司採用依據效益指標的給付模式。美國PwC訪談全球100家生技製藥公司,在2017年僅有25%採用依據效益指標的給付模式。
到了2019年,有57%全球生技製藥公司正在使用該模式。
專利保護和獨賣權將不再是新藥公司的護身符。即使新藥專利尚未到期,國際間若推出學名藥或生物相似藥,依然會影響其價格。新藥產品的價值將更著重於為患者帶來效益。
因此,越來越多生技製藥公司研發過去未有之創新技術,治療以往難治疾病,或投入過去較少競爭者投入的罕見疾病新藥。
善用數位科技,可在有限的資源下強化數據蒐集能力,並整合分散的數據來源。依據PwC調查,高達90%全球生技製藥公司經理人表示數位科技將幫助他們取得數據,並在與醫療、保險機構作價格談判時提供關鍵助益。
情境規劃幫助企業分析外部環境因子,針對不同情境發展因應策略。企業將透過設想極端情境以提早管理及因應風險,並補足缺乏的人力、資源和能量。
研發型公司的主要資源集中在新藥研究開發,將臨床、法規驗證、生產製造等功能委託外部機構。雲端科技能幫助企業在有限資源下整合分散的作業流程,做到即時有效的一體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