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

摘要

PwC淨零排放經濟指數追蹤20國集團(G20)脫碳進度,了解其能源耗用溫室氣體的排放情形。今年為PwC第15年發布本報告,目的為計算國家和全球碳排放密集度(每單位GDP之二氧化碳排放量),並追蹤將升溫幅度限制在1.5°C所需的脫碳進度。

關鍵訊息

  • PwC發布的淨零排放經濟指數顯示,全球脫碳率(碳排放密集度降幅)須在2050年前提升至17.2%(高於去年預估的15.2%),方能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C以內。這個數字為過去20年全球平均脫碳率(1.4%)的12倍之多,突顯全球脫碳進度落後,必須加緊腳步,積極對抗暖化。
  • 自2000年以來,G20中沒有任何成員國在任一年的脫碳率超過11%,表現最佳者為2014年英國的10.9%。長期來看,英國脫碳率表現也相當優異;自21世紀以來,其平均脫碳率為3.7%。
  • 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組成的七大工業國組織(G7)2022年脫碳率僅1.2%。反觀中國大陸、印度、巴西、墨西哥、俄羅斯、印尼、土耳其等七大新興經濟體(E7),2022年的脫碳率則有2.8%。
  • 2022年全球碳排放密集度下降2.5%,較2021年的0.5%大幅進步,這同時也是2001年來第四高的降幅。然而若要達成《巴黎協定》於2050年將升溫幅度控制在1.5°C以內的目標,脫碳速度需要較目前加快七倍。

節能與減排促使碳排放密集度降低

  • 2012年全球每創造百萬美元GDP,就會伴隨排放299噸的二氧化碳。好消息是,每百萬美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2年已降至240噸,降幅20%,其中G7(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平均排放175噸二氧化碳、E7(中國大陸、印度、巴西、墨西哥、俄羅斯、印尼、土耳其)平均排放312噸。而從2012至2022的十年間,全球GDP成長34%,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增加速度卻較慢,僅分別增加了14%與7%。
  • PwC分析,若要達成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2030年前降低43%碳排放目標,將碳排放密集度納入未來GDP成長估算,在未來七年間,全球碳排放密集度仍需有78%降幅。各國需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發展適合的能源組合(energy mix),方能加速降低碳排。

全球能源結構與再生能源使用

  • 過去20年間,能源密集度全球每年平均下降1.4%,意謂經濟成長已逐漸與能源消耗脫鉤。此主要受益於政策推動及產業競爭,驅動能源效率提升之故,也凸顯政策監管與市場動能對能源轉型的重要性。
  • 本報告發現,去年全球使用再生能源明顯提升,為能源轉型帶來希望。其中太陽能增加24.4%,成長幅度創下新高,風力也有13.1%的成長。根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統計,2022年全球新建電廠產能中,即有83%屬再生能源。若以區域劃分,再生能源使用成長幅度最大的地區為亞洲(尤以中國大陸為首),其他則集中於美國和歐洲。據IRENA統計,2022年的再生能源新建產能中,就有一半位於亞洲。
  • 再生能源日益普及,歸功於政策推動,以及太陽能、風力技術成本降低,IPCC統計自2010年以來,太陽能、風力及電池的成本下降85%。
  • 雖然再生能源具有正面進展,卻因俄國對烏克蘭戰爭,部分國家轉向煤炭支撐能源所需,導致2022年煤炭使用量是過去15年來第二高,也因此歐洲能源密集度雖然下降,卻因使用煤炭而造成燃料係數上升,抵銷再生能源所減少的碳排放量。

企業可採取的行動

  • 淨零排放雖帶來巨大挑戰,卻賦予各方商機。企業承諾並踐行減碳目標,不僅能節省能源成本、有效管理氣候變遷風險,更是掌握低碳產品、服務與技術需求。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