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識精選:2025年8月

Global Insights
  • 2025-08-27

科技

能源產業的生存抉擇:擁抱AI,或被市場淘汰

報告原文:AI in energy – Digitize or disappear

再生能源轉型加劇供需失衡,為當前能源市場帶來挑戰,導入靈活的管理機制以平衡系統、穩定成本,已是能源產業的當務之急。AI的多元應用可為能源業者帶來龐大商機,能源業者應從示範專案著手,快速展現AI的價值,再逐步擴大應用規模,打造市場差異化優勢。

  • 再生能源轉型加劇供需失衡,為當前能源市場帶來三大挑戰:能源價格波動加劇、批發價格不斷攀升、系統日趨複雜,因此導入靈活的管理機制以平衡系統、穩定成本,已是能源產業的當務之急。
  • 未來能源市場將由AI驅動的企業主導,透過AI有效管理日益複雜的營運模式,實現能源價格可負擔、永續發展和供電安全等三大目標。
  • AI的多元應用可為能源業者帶來龐大商機,尤其是在機器學習和自動化系統等關鍵領域。然而,相較於其他產業,能源與公用事業導入AI的腳步卻明顯落後。
  • AI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是重塑能源產業版圖的核心驅動力。掌握以下五大關鍵洞察,了解如何將AI潛力轉化為實質的商業利益與市場優勢。
    • 市場主導權:未來能源市場將由積極導入AI的企業所主導,以因應再生能源、多元綠色氣體燃料、能源調度的靈活性與持續成長的客戶需求,所引發日益升高的營運複雜度。
    • AI應用全面覆蓋價值鏈:從專案開發到零售,AI皆能提升效率和促進成長,其核心技術包括機器學習、感知和自動化系統。
    • 財務效益顯著:許多應用案例顯示AI可降低成本逾60%、提高生產力50%以上,更能開拓全新收入來源,帶動10% 至20%的潛在利潤成長。
    • 從示範專案到全面規模化:成功的AI策略應先從示範專案開始,以快速驗證其價值;其後,再策略性地發展市場差異化優勢,並在全公司擴大應用規模。
    • AI加速產業融合:能源產業的核心價值,逐漸從能源供應轉移至能源調度的靈活性和資訊管理。若能源企業未能主動布局,數位科技巨頭則可能跨界搶占此新興市場。
  • 快速啟動AI策略強化競爭力:AI將影響整個能源價值鏈的競爭格局,企業應加速行動,把握機會提升競爭優勢。
  • 運用資料與AI推動組織轉型:考量AI因素調整資料策略與應用案例組合,清楚規劃其對企業整體數位/IT轉型計畫的影響。
  • 避免眼高手低,務實創造價值:應先推動能帶來可量化、快速成果的示範專案以創造聲勢,再聚焦於能對損益產生重大影響的計畫,展現價值。
  • 導入AI同時兼顧資安韌性:導入AI可能增加關鍵能源基礎設施的資安風險,企業必須投資於應對措施,包含運用AI來強化自身韌性。
  • 營造AI文化,全員參與創新:AI成功導入的關鍵,在於營造一個鼓勵員工學習和應用AI工具的職場文化。
  • 建立跨職能AI團隊:結合能源、資料科學、AI工程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同步投入人才發展與變革管理。
  • 與外部專家合作釋放AI潛能:AI相關專家稀缺,與外部夥伴合作可提升效率,但同時應避免產生依賴。
  • 健全AI治理框架,有效擴大規模:建立明確的AI專案所有權和標準,透過軸輻網路(Hub-and-Spoke)模式在集中控制和分散創新之間取得平衡。

生成式AI重塑零售業版圖

報告原文:The impact of (Gen)AI in the retail industry

零售業正掀起一場劃時代的變革,AI驅動的轉型,不僅能為顧客帶來「超個人化」的消費體驗,更能顯著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重塑其價值鏈,在傳統業務內外發掘可觀的商業價值。

  • 企業若能善用AI優化顧客體驗、簡化營運流程並強化企業韌性,將有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本報告分析了零售業之AI應用案例與實務經驗,歸納出以下五大關鍵洞察。
    • 成功將AI應用規模化導入組織的零售商,其營業利益率在2030年前有望成長四倍。儘管先行者需投入的成本與承擔的風險通常較高,但也最有可能獲得豐厚的回報。
    • 若AI獲得廣泛採用與規模化,預計至2030年,全球零售業的年營業利潤可額外增加3100億美元,相當於成長近20%。其中,美國與歐洲等成熟市場將貢獻大部分的增長額。
    • AI在「品牌與行銷」領域的應用潛力最大,其影響力主要來自於可深入理解顧客需求、優化消費體驗,以及高度個人化的商品推薦。數據顯示,AI可為零售業的行銷領域提升5.1個百分點的營益率,占整體價值鏈潛在成長總額35%。
    • 「銷售與商業」領域效益居次,其效益主要來自於強化的商品組合規劃與定價策略,AI預計可為此領域提升4.6個百分點的營益率,約占總成長額32%。
    • 此外,供應鏈、門市營運、產品開發及其他後勤部門(如資訊、人資、財務法務)也將因AI的導入而顯著受益。
  • 相較於其他產業,AI在零售業的導入步伐並不一致,不同商業模式的業者,其應用程度差異甚大。以亞馬遜(Amazon)為首的原生電商率先擁抱AI技術,對反應較慢的實體零售業者造成壓力。
  • 在強大的財務誘因驅使下,預期其他零售商將會加速追趕,以縮小這道「AI價值差距」。未來,AI的焦點將從實驗性的個別應用,轉為更全面性的企業轉型。AI將成為整體商業策略及各部門策略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用以解決特定的、甚至是跨部門的商業難題。此外,導入能夠進行自主決策與行動的代理式AI(Agentic AI),也將徹底改變零售業的運作模式。
  • 儘管AI應用案例在初期就能展現部分價值,但要實現投資回報與規模化,往往需要數年時間。零售業具高度競爭、低利潤等產業特性,業者更須加速轉型,才能在產品、定價及無縫顧客體驗上維持市場競爭力。對於那些期望迎頭趕上的零售商,PwC提出了五大關鍵策略:
    • 打造為AI而生的組織戰力:為有效導入AI並發揮其顛覆性潛力,企業必須透過擘劃正確的組織架構、賦能員工並優化流程,強化協作並加速AI的規模化導入。導入代理式AI更將進一步改變組織結構,簡化營運流程。
    • 權衡平台策略與工具創新:近年來,由供應商主導的導入模式一直是市場主流,隨著零售業者逐漸擴展雲端服務與資料科學的能力,內部自行開發變得更加普遍。然而,此模式也面臨諸多重大挑戰,如人才難尋、技術經驗不足、文化契合度及系統整合困難等。由於許多AI應用案例的複雜性極高,結合公司內部和外部專長的「混合交付模式」已被證實是實現AI導入的最快途徑。
    • 提升資料成熟度,打造戰略級數據資產:在AI的領域中,有效的資訊管理是成功的基石。缺乏成熟的數據,即使是最先進的AI應用也難以產出有意義且準確的洞察。資料建模(Data Modeling)與資料目錄(Data Cataloging)有助於對整個組織的資料進行全面建構,確保資產透明度與可及性,對於加速和優化AI發展至關重要。
    • 以前瞻視角應對法規與倫理議題:將AI導入商業營運雖具備轉型潛力,卻也讓關鍵的法規與倫理議題浮上檯面。企業若要導入能贏得信任的AI解決方案,須建立明確的指導方針,隨時掌握環繞AI且持續變動的法律環境,以及釐清顧客資料的使用倫理範圍。
    • 建立資料文化,普及資料與AI應用:AI應用有望徹底改變業務的執行方式,不僅能簡化流程、提升整體生產力,更能讓員工專注於價值更高的任務。但要讓全體員工欣然接受,卻是一項必須克服的挑戰,員工可能對自身角色的轉變感到恐懼。因此,企業必須推動由上而下的溝通與培訓計畫,不僅要解釋即將到來的變革,更要強調對員工個人的益處。畢竟,唯有真正落實應用,AI的價值才能得以彰顯。

AI賦能汽車業

報告原文:The AI opportunity in automotive

AI正透過強化車輛功能、優化營運與商業模式加速汽車業轉型,也為OEM廠、供應商及移動服務供應商創造了龐大商機。透過全面的AI轉型策略,預估可望提升利潤率40%至60%。

  • AI的影響力正以超乎預期的浪潮演進,其技術正從生成式AI演進至代理式AI,然而,其對實質獲利的影響,實現時程較樂觀預期更長。
  • AI為推動汽車與移動產業轉型的關鍵,特別是在軟體定義汽車(Software-Defined Vehicle, SDV)、自動駕駛系統與電動車等關鍵發展領域。
  • AI應用案例已遍及整體價值鏈,但其落實的時程則各有差異。短期影響最顯著的領域,主要在客服與體驗、軟體開發及部分企業後勤單位。
  • 實現AI獲利潛力的關鍵,在於企業內部的策略性整合與布局。透過全面的AI轉型策略,可望提升利潤40%至60%。
  • AI要發揮規模化的潛力,須仰賴超越傳統自主開發的夥伴合作模式。成功的領先者始於奠定AI基礎,迅速應對成本與營收等關鍵議題,並透過合作夥伴生態系有效擴展規模。
  • 當AI快速朝向代理式AI與實體化發展,本研究模擬了至2030年AI於汽車業的兩大現實演進情境,分別提出企業應對策略:
  • 顛覆性情境:此情境中,AI在產品、商業模式與流程上獲廣泛採用,並結合其他相關技術,重塑整體產業結構。
    • 應對策略:AI策略成為風險規避與確保營運持續的必要手段。須加速AI布局,以把握機會之窗。
  • 基礎情境:此情境中,法規或成本等因素阻礙了AI進一步發展,應用案例僅在部分高價值領域實現規模化,整體影響力落後於市場預期。
    • 應對策略:將AI策略作為提升效率的加速器,並具備潛力可創造差異化及發掘新的價值池。
  • 重塑既有資料與AI策略:擬定策略同時考量生成式AI的發展,重新布局資料策略、調整目標應用案例組合,並辨識其對整體數位/IT轉型計畫的影響。
  • 建立可信賴AI,應對倫理與法規挑戰:企業應在AI應用案例各階段,如規劃、資料、模型、驗證到部署等,建立並監控全面的信任框架。
  • 與外部專家合作釋放AI潛能:AI相關專家稀缺,與外部夥伴合作可提升效率,但同時應避免產生依賴。
  • 根據應用調整AI最佳配置:AI並非單一的套裝軟體,眾多相關工具與供應商具備不同領域的優勢,企業應善用AI產業生態系,選擇最適合的工具來解決特定的問題。
  • 營造AI文化,全員參與創新:AI成功導入的關鍵,在於營造一個鼓勵員工學習和應用AI工具的職場文化。

報告摘要時間:2025年8月20日

PwC Taiwan相關服務: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