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識精選:2024年11月

How key EU sustainability regulations are driving the reinvention of consumer markets
  • 2024-11-27

永續

歐盟核心永續法規如何驅動消費市場革新

報告原文:How key EU sustainability regulations are driving the reinvention of consumer markets

歐盟永續發展法規正促使企業重新思考商品的生產、採購和行銷方式,重塑短期和長期的商業模式,影響財務策略、營運透明度、供應鏈和治理實務。了解並適應監管變化不僅是法遵問題,也是持續成功的策略要務。

  • 歐盟的永續法規正促使企業重新思考商品的生產、採購和行銷方式,重塑短期和長期商業模式,影響財務策略、營運透明度、供應鏈和治理實務。了解並適應監管變化不僅是法令遵循的議題,也是持續成功的策略要務。
  • 研究顯示具有永續聲明的產品成長速度高於比非永續產品,且消費者偏好轉向永續發展驅動的品牌,永續產品的搜尋量在五年內成長71%。2024消費者之聲調查發現,消費者平均願意多花9.7%價格購買永續商品。
  • 歐盟綠色政綱(Green Deal)推出的一系列法規,正在從根本上改變消費市場,主要可分為三大影響層面:
    • 影響報告與透明度:要求企業揭露永續性指標並提高透明度的法規。
    • 影響財務:增加或減少商品和服務成本的法規(透過租稅或獎勵措施)。
    • 影響供應鏈:可能會增加供應鏈複雜性並導致業務中斷。
  • 延伸製造者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
    • EPR將直接影響供應鏈,要求企業管理產品價值鏈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包括產品生命週期結束後之收集、回收和處理,並鼓勵企業將循環原則融入營運和產品設計中。
    • 企業可透過永續產品生態設計規範(ESPR)和廢棄物法(Waste law)思考產品生命週期,如電子公司採用模組化設計,使產品易於維修和回收,以符合消費者維修權(Right-to-Repair Directive)規範,減少浪費、延長產品壽命,並可以增加維修、再製造、翻新和改造等商業領域的需求。
  • 綠色聲明指令(Green Claims Directive, GCD):
    • 要求企業實證環保主張以防止漂綠行為。此外,在透明度和報告的部分,企業需收集報告內容相關環境聲明數據,如廠商聲稱產品100%永續,必須提出第三方認證或產品生命週期分析等具體證據支持其主張。此法仍在進行立法程序,企業預計於2026至2027年開始實踐相關規定。
    • GCD的目標為提高透明度並建立信任,數位產品護照同樣要求產品揭露永續相關產品資訊。透過將永續資訊納入產品和溝通內容提高透明度,企業可以引導消費者做出更環保的選擇,同時建立信任感。
  • 歐盟反毀林規章(EU Deforestation Regulation, EUDR):
    • EUDR要求從事牛肉、巧克力、咖啡、棕櫚油、橡膠、大豆、皮革和木材等商品貿易公司,需了解整體供應鏈,或進行額外的盡職調查與法遵檢驗,以驗證商品與森林砍伐無關。若違規可能導致歐盟業務受限和巨額罰款,面臨業務中斷和供應鏈調整,影響利潤、業務策略、品牌價值和聲譽。
    • 此法也促使企業進行採購時,考量符合消費者對於道德產品的需求,並透過投資可追溯和透明的供應鏈,符合法規的同時也鞏固市場永續性。
  • 在法規和租稅規定外,歐盟提出LIFE+與Horizon Europe等計畫,投資跨產業永續創新發展,特別是在食品與飲品領域透過獎勵補貼減少包裝廢棄物、提高回收度、開發生物分解材料,協助企業建立永續商業模式。
  • 為有效應對新的監管環境,企業可透過以下三個策略途徑推動創新與重塑:
    • 投資全面數據策略:優先考慮數據的可用性與準確性,確保資料來源為可追溯且具有永續認證,此措施可簡化法令遵循的程序,強化供應鏈透明度與可信度,提供管理高層可靠的數據,用以推動策略決策與成長。
    • 加強透明度與溝通:透明度為建立消費者信任和滿足法令規定的關鍵,企業須建立有效的報告系統收集永續發展指標,並透過數據和報告闡明產品效益,有助於建立信任,使品牌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 重塑商業模式、產品設計與價值鏈:從原材料到成品,企業需驗證每個組件都符合永續發展標準,此轉變通常會對傳統供應鏈造成壓力,成本、現金流和上市時間等關鍵績效指標都將受到影響。然而,透過將永續發展融入業務,轉型先驅將創造實質的附加價值。

全球稅務透明度及永續性報告

報告原文:Global Tax Transparency and Tax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2024

報告涵蓋21個國家/地區共872家公司,根據其在2024年3月31日前已發布的年度企業報告及公開稅務資訊,進行自願性稅務與稅收相關的永續發展調查。

  • 本次報告涵蓋21個地區共872家公司,回顧其在2024年3月31日前已發布的年度企業報告及公開稅務資訊,進行自願性稅務與稅務相關的永續發展調查。
  • 報告採用PwC稅務透明度架構(Tax Transparency Framework)進行評量,此架構包含37項稅務報告標準,分為四大評分項目:稅務方法、稅務治理與風險管理、稅務數據及績效、總納稅貢獻(TTC)及稅務廣泛影響。
  • 結果顯示,這872家公司的「稅務透明度」平均為26.6%,各分項的平均透明度分別為:稅務方法35.2%、稅務治理與風險管理22.6%、稅務數據及績效29.9%、總納稅貢獻及稅務廣泛影響18.8%。
  • 若依產業別來看,本報告劃分的6大產業稅務透明度表現分別如下:
    • 消費性產業:總計190家,平均稅務透明度為24%
    • 能源、公用事業與資源產業:總計127家,平均稅務透明度33.4%
    • 金融服務業:總計229家,平均稅務透明度24%
    • 健康產業:總計64家,平均稅務透明度28.6%
    • 工業製造與汽車產業:總計160家,平均稅務透明度24.7%
    • 科技、媒體暨電信業:總計102家,平均得分30.6%
  • 目前歐盟成員國的公開國別報告(pCbCR)實施狀況不一,包括引入日期、提交截止日、揭露要求和處罰制度都有所差異。這凸顯充分了解可用的揭露選項並將各國規範統整之重要性,尤其是總部不在歐盟但業務擴及歐盟的企業。
  •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僅24家公司(占比2.7%)揭露完整的CbCR資訊;另有169家公司「部分揭露」CbCR資訊,如業務重點區域的利潤及企業所得稅。
  • 報告調查的公司中,總計有222家(占比25.5%)揭露其TTC,占比最高的三個國家依序為英國(51家)、南非(46家)以及西班牙(27家)。
  • 總計117家公司(占比13.4%)達到歐盟在稅收方面的最低保障標準,這是符合歐盟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要求的關鍵之一。依據CSRD規範的時程,多數組織預計會在2025年或2026年開始遵循CSRD規範發布報告。
  • 總計491家公司(占比56.3%)公布稅務策略。報告也提到,稅務策略的揭露通常是受到國家監管單位的要求所驅動,因此許多跨國公司並沒有全球一致的揭露方法。

電動車

2024年第三季電動車銷售回顧報告

報告原文: Electric Vehicle Sales Review Q3-2024

2024年第三季電動車在新車銷售量占比已達41%,儘管各地區進展不一致,整體電動車市場仍呈現樂觀的發展趨勢。

  • 回顧2023年第一季,在報告分析的市場中,電動車(包括BEV、PHEV以及混合動力車)占新車銷量的28%,而到了2024年第三季已上升至41%。儘管各地區進展不一致,整體電動車市場仍呈現樂觀的發展趨勢。
  • 電動車市占率快速成長,主要來自中國PHEV市場貢獻。目前中國PHEV市場規模已達到2023年第一季的3倍以上。
  • 同時間中國的PHEV出口量也大幅成長,歐盟將此現象歸因於國家政策補貼,讓中國汽車在成本上具不公平的優勢。因此,歐盟決議自2024年10月30日起,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實施為期五年的反補貼關稅措施,最高加徵35.3%關稅。
  • 反補貼關稅措施並未受到全部的歐盟成員支持。反對的理由主要有兩個,一是這項措施不只會影響中國整車廠,也會衝擊在中國生產製造的歐洲品牌;另一個原因是擔心會引來中國的報復行動,影響歐洲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 為了規避歐盟的懲罰性關稅,部分中國整車廠計劃擴大在歐洲的電動車生產規模。預估到2030年,中國整車廠在歐洲生產的客車數量將來到70萬輛,占歐洲總生產量的5%以上。
  • 德國智庫基爾研究所(Kiel Institute)預估,歐盟反補貼關稅措施上路,將使中國BEV汽車進口量減少25%(相當於40億美元)。中國進口汽車價格提高、數量減少,將有利於歐洲品牌提升競爭力,尤其是在中低價位市場。
  • 2024年第三季歐洲前五大汽車市場(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和英國)電動車市占達56%。其中,光是混合動力車就占這五大市場的總銷售量的35%。
  • BEV和PHEV第三季銷量在上述五大市場均呈現衰退,分別年減19%、8%;混合動力車銷售量則持續成長,年增率達16%。BEV銷售量嚴重衰退,主要受到德國市場第三季銷售量年減45%所影響。
  • 儘管歐洲前五大市場BEV銷售總量衰退,但西班牙及英國市場逆勢成長,單季銷量雙雙年增20%。受到英國政府「零排放車輛」(ZEV)目標激勵,2024年9月英國BEV汽車市占率來到20%,在歐洲五大市場中排名第一。
  • 歐洲其他市場中,2024年第三季僅挪威和荷蘭的BEV銷售量呈現成長,分別年增19%、11%。挪威BEV在新車銷售占比高達95%,為瑞典(38%)及荷蘭(35%)接續在後。
  • 2024年第三季中國整體汽車市場銷量衰退9%,電動車市場銷量仍逆勢成長33%。
  • PHEV為主要成長動力,其單季銷量較去年成長79%,BEV則年增15%。此一強勁成長趨勢,使得PHEV及BEV在中國新車銷售市場的占比從2023年初的26%,近乎翻倍到了50%以上。
  • 在出口方面,2024年前三季中國PHEV出口量也較去年同期成長110%。
  • 日本電動車市場目前仍由混合動力車主導,其市占在2024年第三季來到59%;BEV加PHEV市占僅3%。相較去年同期,2024年第三季日本混合動力車銷售年增11%;BEV及PHEV銷售量則分別年減14%、35%。
  • 南韓2024年第三季BEV銷量年增18%,占新車市場銷售額11%;混合動力車銷量年增36%,市占達29%。與此同時,PHEV在南韓的銷量呈現下滑,第三季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5%。
  • 2024年第三季美國電動車市占首度超越20%。
  • 美國第三季BEV銷售量年增11%,市占率來到9%。在電動車產品組合越來越廣泛、電池容量符合7500美元稅務抵免門檻的車款增加、基礎設施快速發展,以及特斯拉超充站開始支援他牌車輛等有利因素影響下,預期電動車銷量將維持穩步成長的態勢。
  • 儘管部分PHEV車種也符合稅務抵免的條件,但其本身售價較高,導致銷售表現不如BEV。2024年第三季,美國PHEV銷量較去年同期衰退16%,市占率僅2%。
  • 混合動力車的銷量較去年同期成長28%,市占達11%。

科技

解鎖量子未來

報告原文:Unlocking the quantum future

量子的時代即將到來,有望以超越傳統的運算能力改變各產業發展。預估2030年前量子電腦仍不會被廣泛使用,但量子啟發式運算已於解決複雜的最佳化問題方面展現顯著潛力。

優化營運策略 掌握量子變革先機

  • 量子啟發式運算(Quantum-inspired computing)的兩種基本方案:
    • 基於軟體的解決方案:為利用傳統電腦硬體搭配量子運算演算法,其平行處理能力通常可在圖形處理器(GPU)或向量處理器(CPU)上高效運行。據NVIDIA分析,透過GPU而非CPU進行量子模擬運算,可提升運算效能高達300倍。適用於對複雜的問題尋求最佳化解方。
    • 基於硬體的解決方案:透過特定的硬體結構(如特殊應用積體電路)模仿量子行為,可優化複雜問題解法並顯著提升速度與準確性。
  • 優化技術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相當廣泛,突顯了量子啟發式運算的巨大潛力,如協助醫療保健產業優化藥物研發程序、協助製造業簡化生產流程和供應鏈物流等。儘管量子運算技術仍在發展階段,但它已經為解決商業問題帶來了具體效益。
    • 日本富士通透過數位退火(Digital Annealer)技術,為歐洲大型鐵路公司優化火車時刻表,不僅在極短的時內完成規劃,更提升鐵路列車運量10%。另一案例中,某大型零售公司透過優化物流路線,成功降低營運成本達5%。
    • 德國電信公司T-Systems透過量子啟發式運算優化手機塔的位置和配置,提高訊號覆蓋範圍和質量,除了大幅縮短運算時間,更提高訊號質量達4%。
  • 身處量子時代的開端,量子啟發式運算為未來的重要技術,可協助企業有效解決複雜問題、優化運營並獲得競爭優勢。企業應把握時機整合量子啟發式解決方案,建立所需知能和基礎設施,以便於銜接未來的全面量子運算。同時,亦須謹慎選擇和分析使用案例,才能充分發揮新科技的潛力。

報告摘要時間:2024年11月13日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