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主持會計師支秉鈞分析,未來幾年新興的全球娛樂暨媒體業消費族群,將比現在更年輕、數位化,且更加熱衷串流及電玩,並將積極投入心力,在新平台上創造、形塑體驗。
今年上半年娛樂暨媒體界熱議的話題之一,便是繼首部曲上映30多年後,動作巨星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續集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於五月底攻進戲院,且只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即寫下全球票房破十億美元的佳績,榮登2022上半年全球最賣座電影的寶座。在如今充斥聲光、模擬效果和公式化商業劇情的娛樂作品中,這部電影的成功也許正在於它的「老派情懷」,以及講求真實、揚棄非必要特效的特色。
不過,本片的獨特成功模式恐怕難以複製。片中獨行俠的上司曾說,面對AI、無人機這些無須吃、喝、休息的飛行機器,傳統飛官終將遭到淘汰。這句台詞,與電影等傳統娛樂暨媒體形式的處境,似乎不謀而合。PwC Taiwan最新發布的《2022全球與臺灣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PwC Global Entertainment & Media Outlook 2022-2026)即指出,全球電影業雖正緩慢從疫情衝擊中復甦,但其營收預估仍將等到2023年,方能回到2019年的水準。而在元宇宙等新興商機的帶動下,虛擬實境(VR)這個後起之秀,可望成為未來五年全球成長最快速的娛樂暨媒體產業。
對此,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主持會計師支秉鈞分析,未來幾年新興的全球娛樂暨媒體業消費族群,將比現在更年輕、數位化,且更加熱衷串流及電玩,並將積極投入心力,在新平台上創造、形塑體驗。本期《資誠通訊》即分享《2022全球與臺灣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中的主要發現,本調查針對16個娛樂暨媒體產業別,以及包括臺灣在內的52個區域市場,提供詳盡的評析及預測;除探討疫情下消費者行為的改變,亦希望能在此刻的娛樂暨媒體競爭新局下,為傳統、新興媒體尋找轉型、競合的契機。
隨著全球娛樂暨媒體(E&M)產業逐漸走出疫情陰霾,2021年E&M市場也展現反彈動能。根據PwC《2022-2026 全球娛樂暨媒體業展望》,2021年全球E&M產業營收年增10.4%、來到2.3兆美元。2022年全球E&M產業也可望持續復甦,營收將年增7.3%,並以4.6%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至2026年的2.9兆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虛擬實境(VR)的市場影響力持續竄升。PwC《2022-2026 全球娛樂暨媒體業展望》預期,即使基期較低,VR仍將是未來五年全球成長最快的E&M產業別: 2021年全球VR營收成長36.5%、來到26億美元,並將以24.1%的年複合成長率,增加至2026年的76億美元,其中又以電玩內容對VR營收的貢獻最大。
全球VR消費的飆升,正突顯元宇宙潛在商機的巨大:人們只要透過VR頭戴裝置或其他連網設備,便能進行沉浸式虛擬體驗,進入元宇宙的世界。《2022-2026 全球娛樂暨媒體業展望》預估,全球可獨立使用及可搭配PC使用的VR頭戴裝置裝機量,預估將從2021年的2,160萬台,增加至2026年的6,590萬台,跳增近三倍之多。
《2022-2026 全球娛樂暨媒體業展望》預估,未來五年全球年複合成長率(CAGR)最高的前五大E&M產業,依序為VR、從疫情低潮反彈的電影(18.3%)、跨越時空限制、可遠距進行宣傳的網路廣告(9.1%)、電玩遊戲與電競(8.5%)以及OTT影音(7.6%);傳統電視與家庭影音(-0.8%)、報紙及消費性雜誌(-2.1%)等傳統媒體,則是未來五年全球唯二CAGR呈現衰退的E&M產業。
疫情驅動消費者娛樂暨媒體使用行為的改變與產業生態重新洗牌,亦反映在併購的熱絡上:2021年全球E&M併購總金額達1,420億美元,較2020年的170億美元高出一大截。在被譽為「元宇宙元年」的2021年,Facebook更名為「Meta」,預告全球E&M產業下一波重量級的科技典範轉移,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即會出現。Google、Meta、Amazon等主導全球E&M生態的巨擘,未來的市場地位是否依然難以撼動,值得觀察。
由於2020年疫情爆發、基期較低的影響,2021年臺灣娛樂暨媒體業(E&M)營收來到186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了7.6%;不過相較於全球同期10.4%的年增率仍略為遜色。臺灣娛樂暨媒體產業溫和復甦的態勢預期在2022年亦將延續,營收可望年增5.3%;預估未來五年臺灣E&M營收將以3%的年複合成長率,走揚至2026年的215億美元。
《2022-2026 全球娛樂暨媒體業展望》預估,未來五年臺灣表現最強勁的娛樂暨媒體產業,則分別為自低基期回溫的電影(20%)、音樂與廣播(7.7%),以及OTT影音(7.3%)、網路廣告(6.8%)及家外廣告(5.7%)。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的OTT影音市場歷經數年的強勁成長,營收終於在2021年跨越10億美元里程碑,總體營收可望進一步以7.3%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至2026年的15億美元。屆時,訂閱制平台的盛行,將推升訂閱隨選視訊(SVOD)對臺灣整體OTT市場的營收貢獻,達到近99%。
隨著數位時代的降臨,傳統媒體處境也將持續艱難,臺灣未來五年表現最弱的E&M產業亦多屬此類,分別為傳統電視與家庭影音(年複合成長率-2.8%)、電視廣告(年複合成長率-0.2%)、報紙與消費性雜誌(年複合成長率0.0%)、消費性圖書(年複合成長率0.1%)。
疫情對各大產業的挑戰未曾稍歇,尤其走在數位浪潮前端、與消費者喜好密切連動的娛樂暨媒體產業更是如此。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消費者對娛樂的渴望不會隨時間流逝,只是換了平台和場域。讓我們重回《捍衛戰士:獨行俠》片末的經典場景:獨行俠面對上司做出傳統飛官終將被時代所淘汰的評論,充滿豪情的回答「也許吧!但不會是今天」(Maybe so, sir. But not today.)。若能掌握新興E&M消費族群更年輕、數位化的特性,積極在新平台上創造、形塑體驗,和產業內、外勢力結盟,即使是傳統媒體,也存在華麗轉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