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市場分析與觀點 – 2024年10月

  • 2024-10-28

中國商情

累計突破2000家,廣東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列全國第二

  • 根據中國大陸工信部發布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全國共3,012家,累計共1.5萬家。其中以江蘇、廣東和浙江的小巨人企業占比最高,分別累計2,185家、2,089家和1,832家。
  • 廣東第六批小巨人企業分布以深圳、廣州、東莞和珠海合計占八成,其中深圳新增298家排名第一,累計企業1,050家;廣州新增104家居次,累計企業352家。
  • 人工智慧、低空經濟之企業湧現,產業類別占比依序為製造業(53%)、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20%)、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服務業(17%)、批發和零售業(8%)、其他(2%)。

普華永道發布《韓國跨國企業在中國:現狀與挑戰》研調報告

  • 根據普華永道研調報告,受訪韓國企業在中國首要考慮的投資模式為設立獨資企業。
  • 被問及選擇在中國展開業務的原因,高達9成的韓國企業表示「市場潛力大」是因素之一。此外,勞動力成本較低(25%)、支援東盟/亞太/全球業務的製造/研發中心(19%)、財政補貼(19%)也是許多韓國企業有考慮到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有51%的受訪企業選擇2個(及以上)因素,顯示其考量較為多元。
  • 談到影響企業經營的外部因素,有68%受訪企業認為地緣政治風險是未來3-5年對其中國業務影響最大者,市場放緩(66%)則位居第二。此外,業務成本增加(49%)、由意外事件造成的供應鏈中斷(37%)和外商投資安全措施及相關政策的變化(34%)等因素也都有企業選擇。
  • 在經營層面,在中國的韓國企業在雇傭和留住員工、數位化和ESG等領域都面臨多重和複雜的挑戰。

策略產業/重點議題

能源新紀元系列:虛擬電廠產業趨勢洞察篇

  • 截至2023年12月,中國大陸發電裝置累計容量達2.92TW,其中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裝置容量分別為0.61TW和0.44TW,兩者合計占發電裝置總容量36%。
  • 2020至2023年間,太陽能和風能發電量年複合成長率達24%,傳統能源則放緩至3.7%。太陽能和風能總發電量占比自10%上升至15%,預計至2035年有望接近50%。
  • 再生能源的間歇性、隨機性與波動性考驗電網的調節能力。隨著再生能源普及,虛擬電廠作為資源聚合與調節的中介,可保障電力系統穩定營運,強化電力調度和供需平衡。
  • 目前中國的虛擬電廠主要透過邀約用戶參與市場運作,因市場管理機制未完善、用戶認知度低與聚合商種類單一等因素,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預估到2025年,虛擬電廠調節電量將占總用電量2%,2030年將達到5%。
  • 中國虛擬電廠未來趨勢:
    • 趨勢1:隨著電力市場改革深化,虛擬電廠將迎來市場化。據統計2017至2023年中國大陸市場交易電量持續增加,2023年達5700TWh,年成長7.9%,占社會總用電量61.4%,中長期電量比重將超過90%。其餘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市場和儲能市場雖處於起步階段,但發展迅速。
    • 趨勢2:市場潛力將吸引多元企業布局,憑藉廣泛的市場管道以及數據與技術優勢,參與虛擬電廠市場營運。
    • 趨勢3:隨著中國政府推動雙碳目標,新能源車有望於2030年突破1億輛,市場滲透率64%。隨著電力市場成熟,虛擬電廠可透過策略性購買現貨市場電力,屆時車網互聯將成為優質聚合資源。

2024上半年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

  • 2024年上半年,中國總體經濟的內外部環境都愈來愈複雜。
    • 從外部看,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地緣政治衝突和國際貿易摩擦頻發,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增加。不同地區成長延續分化的態勢,已開發經濟體通貨膨脹回落的速度放緩,使得未來貨幣政策調整存在變數。
    • 從內部看,中國總體經濟整體呈現出「供給強、需求弱,外需強、內需弱」的特徵,經濟復甦之路依然曲折。
  • 中國銀行業積極依循監管部門「上下貫通、責任清晰、執行有力、高效有序」的監管體系,在「強監管、嚴監管」的環境下,著力防控重點領域的金融風險,主要包括:
    • 防範並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加強主要股東行為監管,鼓勵中小金融機構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優化區域金融布局。
    • 促進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發揮功能。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援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優化措施提升金融支持房地產「白名單」專案的效率和品質。資料顯示,截至今年8月,中國商業銀行已批准「白名單」項目5,392個,通過的融資金額近1.4兆人民幣。
    • 金融機構配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中國「一省一策」落實金融支持化債政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取得階段性進展,壓縮融資平台數量和存量債務進一步下降,風險逐步收斂。
  • 展望下半年中國總體經濟發展,雖然面臨外部環境影響因素複雜、嚴峻且不確定性上升趨勢和內部經濟結構調整陣痛仍將延續,但整體仍是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並存。對於銀行業而言,加強風險管理、應對不確定性因素帶來的挑戰將是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資本市場

解讀香港聯交所《企業管制守則》及相關《上市規則》中的風險管理與內控合規要求

  • 2024年6月14日,香港聯交所發布《企業管治守則》及相關《上市規則》條文檢討諮詢文件,本次修訂重點包含董事會之效能、獨立性與多元化,以及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資本管理等事項,預計於2025年1月1日生效。
  • 針對風險管理與內控部分,建議企業對照條文,評估現有風控系統的有效性,並依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優化風險管理體系與內控框架,以符合最新監管標準。
  • 企業需按照《企業管治守則》及《上市規則》,根據年度評估結果,詳細編製揭露內容,向投資人和市場提供資訊,提升透明度。

2024年半年報A股公司數據資源入表十大觀察及五大問題速遞

  • 中國財政部2023年8月發布《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以來,各類市場主體均在積極探索數據資源入表機制。該文結合2024年半年報A股公司公開揭露資訊,分析中國上市公司將數據資源納入財務核算體系的總體規模、產業分布、市值分布,以及數據資源的列報和揭露情況等資訊,總結出企業在執行《暫行規定》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五大問題:
    • 數據資源的合規與權屬界定難度大
    • 對軟體、系統和數據資源的異同理解尚未達成一致認識
    • 數據資源的預期經濟利益分析論證挑戰大
    • 數據資源的後續支出處理也尚未達成一致共識
    • 數據資源審計面臨的挑戰

稅務及其他法規

企業改制重組印花稅優惠升級

  • 2024年8月27日,中國大陸財政部與稅務局發布《關於企業改制重組及事業單位改制有關印花稅政策的公告》(14號公告),此公告統一適用對象,並敘明擴大優惠政策適用情形。
  • 針對適用範圍的部分,原印花稅優惠僅適用縣級以上政府及企業主管部門批准之企業,14號公告取消了政府批准限制,只要符合條件即可享受印花稅優惠。
  • 14號公告擴大適用範圍至企業改制、重組、破產清算和事業單位改制等,並新增資金帳簿免徵印花稅規定,以及特定情形下,相關的產權轉移文件可以免除繳納印花稅。
  • 14號公告僅針對印花稅的應稅項目與交易形式規範免稅範圍,然而企業重組可能涉及各類資產交易,是否屬於14號公告之免稅範圍,可能因各地實際執法單位判斷而定,建議企業留意相關稅務風險。

《PwC中國市場分析與觀點》彙整中國普華永道出版資訊,本期資訊收錄起迄時間為2024年9月21日至10月20日。

相關服務:兩岸商務及稅務

中國稅務熱訊點評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