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淨零碳排和能源轉型的全球趨勢下,綠電交易需求與日俱增。2017年電業法的修正奠立了台灣再生能源自由化根基,隨著相關轉供與餘電配套機制到位,台灣綠電自由化交易於2020年正式啟動。截至2023年12月,台灣已有56家再生能源售電業取得能源局許可,積極協助媒合供給端與需求端之缺口。(圖1)
資料來源:PwC 分析
2023年綠電直轉供量預估達17億度,佔總再生能源發電量之6%。太陽光電增加到6.2億度,較2022年之1.9億度成長超過200%。其中透過再生能源售電業之轉供量由前一年之五千七百萬度增加到3.2億度,增加超過五倍。太陽光電轉供量大幅成長,顯示台灣企業在RE100與企業社會責任趨勢下,對於綠電需求殷切密切相關。高科技、電信、金融與消費零售等產業紛紛透過售電業希望採購到綠電。(圖2)
資料來源:PwC 分析
為了滿足國內企業對綠電的需求並活絡綠電市場,經濟部能源署於2023年底開放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太陽光電第二、三型)所產生的再生能源可以出售給再生能源售電業,再由其轉售給企業用戶。隨著綠電取得難度降低後,如何有效的安排案場與用戶間的轉供,讓綠電使用成本有效運用,將是下一階段的挑戰。(圖3)
為此,資誠再生能源事業服務團隊針對企業用戶與售電業設計不同客製化「綠電採購儀表板」的數位方案,協助單一企業、集團企業、售電業進行轉供方案模擬與參數設定,協助優化綠電採購成效。
資料來源:PwC 分析
【請填寫表單內容,以取得完整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