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屋書院「佛系經營」社群 活化百年客家古宅,吸引 40% 網路客群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 指導

來到新竹關西,越過南山橋,遼闊的稻田盡收眼底,這片南臨鳳山溪、三面環山的世外桃源就是羅氏聚落。百年的三合院古厝「羅屋書院」坐落在此,以前這裡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私塾,如今外國遊客來體驗手作紅粄,連曾獲金曲獎、以臺灣傳統音樂為基底創作的生祥樂隊也來到書院稻埕演唱,羅屋書院儼然成為匯聚客家故事的文化基地。

2013 年返鄉,這是書屋負責人羅仕龍投入老屋創生的第十個年頭。原本在臺北工作的羅仕龍,把老屋的永續經營化作一連串的實踐:老街活化、古道修繕、古橋音樂會、輕旅行活動⋯⋯等,讓客家文化體驗持續在老屋發生。在這過程中,如何讓外界與書屋產生「第一次接觸」?是羅仕龍「佛系」的數位工具應用,加上實體場域延伸出的口碑行銷,催化了數位轉型的發生。

經營社群媒體,維持穩定發文
用文化活動與故事,帶客人走進老屋

好的場域與故事是數位行銷最好的素材,「我們的作法很簡單,就是透過這些社群平臺,去跟客人產生第一次的接觸,」在創立初期,羅仕龍就為羅屋書院創立 Facebook 粉絲專頁,唯一做的是,就是勤懇的產出貼文,維持穩定的一個月分享三到四則的圖文發佈,像是稻田紅磚的環繞下的爵士音樂會、仙草生活節與浪漫臺三線的活動資訊、戲團民俗舞蹈演出⋯⋯等,點點滴滴記錄並傳遞老屋的轉型足跡,讓沒有到過老屋的人,都能對這個場域有初步的認識與想像。

羅仕龍經營粉專有自己獨特的作風,不走商業化路線,採「佛系」經營,少有廣告推播,亦沒有送禮物請人按讚,也從未主動花錢找部落客寫廣告文。如此一來,好處是每個主動追蹤關注的粉絲,幾乎都是真正關注客家文化的「自來客」。

羅仕龍表示,除了線上的第一次接觸,最重要的還是客人抵達現場後的體驗與感受,羅仕龍深信主動分享流傳的口碑,是最有力量,「我們希望有人來,但又不希望太多人來。」羅仕龍的目標是永續,選擇細水長流,不論是線上還是實體經營,重「質」勝過於重「量」。

要找到「對的」受眾,羅屋書院養成一套自己的節奏。邀請在地藝術家舉辦茶席,跟音樂家與劇團共同籌劃客家主題展演,找到理念契合的團隊合作,共同行銷增加彼此的曝光度,由於在地人認同感高、凝聚力強,老屋結合當地文化的宣傳內容,帶來黏著度很高的受眾與回頭客。「一開始成效不明顯,但是隨著時間的累積,開始有了不同的質變,」漸漸的,羅仕龍表示,羅屋書院粉絲專頁累積了 7,200 多位追蹤者,文章發佈常有 2,000 到 5,000 的觸及人次, 以及近百人按讚,穩紮穩打的累積粉絲,帶來粉專的高互動性。

參與客委會數位轉型計畫
改版官網,整合多元社群平臺

 

用心經營臉書,隨著社群平臺的分眾發展,羅屋書院也陸續開啟了 LINE@、Instagram 官方帳號與 Google Maps 商家。雖然是佛系經營,口碑的力量讓羅屋書院在 Google Maps 的商家上有 620 則網友評分,還頗受好評,滿分 5 分、整體平均 4.2 分,也有許多網友在上面分享造訪老屋的體驗。在沒有花錢行銷的狀況下,靠著三合院的魅力和真實的社群口碑,讓不少人慕名而來造訪百年三合院。

同時,羅仕龍更是將羅屋書院的資訊上架到外國旅遊平臺,向世界各國的旅客招手。羅仕龍發現深具底蘊的客家文化與建築,對於外國客人深具吸引力,目前有超過 50 個國家的觀光客曾來拜訪,甚至吸引印度導演來老屋拍攝取景。若沒有經營利用數位社群或平臺的力量,難以獲得這樣的效果。

當一切看似上了軌道,新冠疫情卻打亂了節奏,聚落一度對外封閉,不能實體營運,對經營場域的羅屋書院來說,是不小的打擊。客委會的數位轉型計畫,在這時候找上了羅仕龍。不僅輔導羅屋書院改版官網,協助羅屋書院在網站上用環景拍攝的方式呈現場域,幫助在找場地的活動或攝影團隊,進行線上勘景。

此外,官網頁面也整合了 Facebook、LINE@、Instagram、電話與 Email 等多元平臺聯繫資訊,網友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來與書院聯繫,只要一鍵按下去就能啟動 Facebook Messenger 或加入 LINE@。友善的功能,幫助網頁造訪者更輕易轉換為潛在的造訪旅客,提升獲得來客的機會。

羅屋書院也藉疫情轉型,從過去的固定時段營運,改為預約制,不僅省下現場人力,更能專注服務專程而來的旅客。客人常透過 Facebook 或官網進行預約,如今羅屋書院有 30% 到 40% 的客人來自網路,預約客有 35% 透過 Facebook、25% 透過官網找到書院。目前仍有大約 20% 的客人會透過電話聯繫,羅仕龍也會引導打電話來的客人加入 LINE@,以利後續的細節討論,更好的服務潛在旅客。

關於下一步,羅屋書院正在積極申請民宿許可,期許帶給來自全世界的客人更深入的客家文化體驗。關於數位轉型,羅仕龍認為,文化傳承是長期的志業,在運用社群平臺的操作伸出觸角後,最重要的是透過後續溝通、服務與產品體驗,留下好的口碑,好的緣分會透過線上社群和旅遊平臺繼續延伸滾動,為這個百年老屋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數位轉型 羅屋書院  官網 社群平臺

本案例數位轉型 3 要點

  • 發現痛點:
    創業初期,老屋的場域與故事無人知曉,缺乏知名度。為求永續,重質不重量,需要找到對的客人。疫情期間經歷封鎖,活動停擺。
  • 數位工具:
    國際旅遊平臺、官方網站、社群工具:Facebook、Instagram、LINE@;Google商家。
  • 轉型效益:
    長期經營社群平臺,與活動團體交叉行銷、吸引彼此客群,累積 7,200 多位自然追蹤者,發文有 2,000 到 5,000 觸及人次的高黏著度。透過國際旅遊平臺吸引外國觀光客,拓展知名度。疫情期間改版官網,建立預約功能,場域轉型為預約制,深度經營來客。
關注我們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with an asterisk(*)

By submitting your email address,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the Privacy Statement and that you consent to our processing dat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vacy Statement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transfers). If you change your mind at any time about wishing to receive the information from us, you can send us an email message using the Contact Us page.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