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正食品導入數位工具 強化企業體質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 指導

日正食品的數位轉型之路歷經幾個階段,先是透過AVM制度和BSC管理,讓決策者能更快掌握成本細節,再導入智慧生產管理,降低內部失敗成本,全面提升產能。

成立於1975年的日正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首創食品雜糧小包裝品牌化,一直是國內小包裝雜糧穀類與食用粉類的重要品牌。

日正食品的數位轉型之路歷經幾個階段,也見證了臺灣中小企業從數位化到雲端化發展的過程。2006年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將公司各項資料數據數位化,免去過往紙本登載耗時又容易出錯的問題,也讓各項資料查詢更便捷快速,但此時導入的ERP系統只能看出產品的成本,無法從中得知業務及後勤單位的成本,以致高階主管難以掌握報價的合理性,也無法做出正確決策。日正食品經常發生的狀況是,工廠報價卻被業務拒絕,因為業務認為報價太高,對生意不利,雙方各持己見,卻無法提出客觀的數據說服彼此。

導入AVM制度和BSC管理
讓溝通更有效率,形成正向循環

直到2010年,日正食品總經理李采慧在政治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吳安妮的建議下,決定從策略面著手,首要之務,便是導入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後來更在外部管理顧問的協助下,導入作業價值管理制度(Activity Value Management, AVM),終於突破企業成長瓶頸。

BSC是一套管理機制,可將抽象的企業策略,轉化為一組明確的績效指標,用以衡量、管理策略的執行狀況。由於BSC需要透過團隊執行,即使高階主管上課的學習成效佳,若沒有到現場推動,仍難以獲得成效。起初,日正食品的員工對於新導入的BSC沒有信任感,較相信過往累積的經驗,對於這項新工具,多數抱持觀望的態度,為了提升執行成效,李采慧結合績效管理與獎勵制度,第一名的獎金甚至是最後一名的六倍,促使各個部門發揮最大潛力,在良性的競合關係中成長,員工開始嘗試使用數位工具,企業體質也開始轉變。

過去,日正食品員工在做經營報告時,多半沿用以前的經驗,缺乏詳盡可靠的資料作為依據。為了改變企業的管理基因,李采慧進一步導入AVM制度,並鼓勵員工使用AVM報表,藉此反映平衡計分卡績效,讓溝通變得更有效率,透過AVM的有效分析,員工也能了解各個數據的意義。

AVM除了顯示產品成本,也反映業務的服務成本及後勤單位的成本等,可以從中觀察損益情形。導入AVM之後,決策者能更快掌握成本細節,且AVM可作為BSC的佐證,形成正向、雙向的良好循環。日正食品的廠務單位也提供客製化服務,但許多無形成本隱藏在製作指令裡,難以釐清客製化所衍生的其他成本。AVM就如鏡子一樣,能夠清楚反映製造成本的分配與歸屬,一旦掌握具體的數據,就能將成本合理反映在價格上,有助於業務掌握報價。舉例來說,若幫客戶取得HALAL清真認證,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就可爭取更好的價格。

日正食品在藉由AVM獲得正確的通路成本及利潤率後,更能掌握各通路的獲利能力,篩選出品質優良的通路,對於提升通路端的業績,有顯著成效;此外,顧客業績與淨利率的表現也明顯成長,透過數位輔助工具,日正食品能夠更精確地管理商品與汱弱扶強。

從2016至2021年,產品貢獻度提升22.92%;顧客經營方面,依照數位工具的數據回饋,整體檢視各項經營構面,針對發現之問題提出準確有效的解決方案,調整產品結構,讓產品平均售價從2016年的46.39元/雙,提升至2021年的49.55元/支,總體客單銷售量提升了9.1%。

日正食品進一步將轉型的觸角,觸及製造前端的預估準備,於2018年,斥資導入預測系統平臺,輔助AVM管理,降低外部溝通成本及市場預測失誤。

日正食品透過預測平臺工具,善加利用開放資料,使自家企業用更宏觀且精確的數據,為產線提早布局,對於產品銷售大有幫助。2021年初冬氣溫仍居高不下,市場預估將是暖冬年,日正食品即因預測數據得知海平面溫度正在下降,推估氣溫會持續下探,迎來冷冬,於是逆向操作,在競爭對手普遍認為暖冬需減少鍋物商品產量時,提高冬粉(冬季商品)訂單數量,加速生產,果然兩個月後,氣溫驟降,鍋物相關商品熱銷,冬粉供不應求,讓日正的業績較往年同期成長11.18%。

導入智慧生產管理
降低內部失敗成本,全面提升產能

2020年開始,日正食品啟動下一階段的數位轉型,導入智慧生產管理,強化產線自動化及人工智慧(Articial Intelligence, AI)計算能力,逐步取代人工計時、計量及採樣計算,降低內部失敗成本,全面提升產能。

經過日正食品觀察,從採用智慧生產的感測器協助收集各製程參數開始,因產線可以透過參數分析,精確且及時調整製程,產品品質良率明顯提升,生產原料不再需要透過人員手動取樣,憑手感檢測,機台可利用時數因此增加,單位產能利用率更進步至95%,整體設備效率將從33%提升至約76%;除了增加良率,不良品出現時,AI分析工具即可馬上計算造成不良品之因素,且利用品質監控及雲端系統,通過供應鏈生產資訊電子化紀錄,協助公司縮短不良品原因之確認時間,從原先30天時間縮短至20天。

日正食品不斷調整嘗試的數位轉型,在各式數位工具的輔助下,即使2020年4、5月的外銷業績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日正食品仍能快速反應,將業務方向從餐飲通路轉移到主打快銷商品及小包裝的商販,使業績仍持續成長。除此之外,中國大陸因為疫情的緣故,出現供應斷鏈的現象,日正食品也及時將產線轉到臺灣,有效降低成本。

除了精進自家企業的專業度、精緻度,追求更高的營運獲利,日正食品長期關心社會公益,持續為全球永續議題(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努力。

未來,日正食品還會利用AVM,達到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企業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的目標。具體作為包括:重新檢視生產環境與流程,將冬粉廠的排放水淨化,善用下腳料,用來建構及推動「蚓魚菜共生系統」,且建構初期就在生產設備內加裝收集器,可以隨時提供數據,並利用AVM創造蚓魚菜共生系統的效益。

日正食品透過數位工具掌握關鍵問題,逐步優化公司體質,並且善盡社會責任,在一次又一次的改善中朝成功邁進。

數位轉型策略 導入智慧生產管理,降低內部失敗成本,全面提升產能

本案例數位轉型3階段

●找到痛點:
只透過ERP系統無法從中得知業務及後勤單位的成本,以致高階主管難以掌握報價的合理性。

●數位工具:
導入AVM制度和BSC管理,以及智慧生產管理,強化產線自動化及人工智慧(AI)計算能力,降低內部失敗成本,全面提升產能。

●轉型成果:
產品貢獻度提升22.92%,總體客單銷售量提升了9.1%。單位產能利用率提升至95%,整體設備效率提升至約76%,不良品原因之確認時間減少約33%。

關注我們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with an asterisk(*)

By submitting your email address, you acknowledge that you have read the Privacy Statement and that you consent to our processing dat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vacy Statement (including international transfers). If you change your mind at any time about wishing to receive the information from us, you can send us an email message using the Contact Us page.

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