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title}}
{{item.text}}
{{item.title}}
{{item.text}}
翁維駿|旭富製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旭富製藥由瑞士Siegfried集團於1987年於臺灣創設,製作中間體以供藥物合成使用為主。2001年因連年虧損,Siegfried集團出脫旭富持股,由三商行接下,將旭富留在臺灣。從國外學成歸國的翁維駿博士,從1984年即在中研院從事學術研究,隨著三商行入主旭富製藥,在家族期待下義無反顧扛下旭富。
翁維駿董事長從研發部門主管做起,帶領昔日博士班夥伴組成研發團隊,改良原有的中間體業務,並進軍原料藥研發、專利申請與應用之高門檻領域。旭富製藥不但既有瑞士系統及臺灣GMP認證,也陸續通過美國FDA、日本PMDA、歐洲EDQM、韓國KFDA認證,遵循法規、研發與製程、市場開發,成為旭富無可取代的優勢。翁維駿董事長於訪談中分享如何引領團隊共同創新,並跨足循環經濟新技術。
返回索引︱CEO 觀點
Q:如何看待未來一年經濟走勢?
A:目前疫情已較前兩年緩和,臺灣也逐漸開放邊境,雖然許多經濟學家預測未來景氣不佳,不過,可能是製藥業的產業特性使然,我們的原物料價格相對於前兩年有稍微下降,因此2023年景氣應該有機會上升。由於先前廠房遭受火災,這段期間我們有許多訂單的出貨尚未消化完成,因此在我們恢復產能之後,所生產的藥品都能馬上就能賣出,所以大環境景氣的低落,對我們的影響不大。
Q: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如何將製程納入環保的考量?
A:這可分為兩個層面來看,從氣候變遷對本業供需來看,只要我們供應是穩定、順暢的,並且人力沒有缺乏,就不會有影響。從另一方面來看,生產活動一定會消耗能量,也會排出二氧化碳,下游廠商也因應減碳趨勢,對旭富排碳量有所要求,我們亦已擬定對策並採取具體行動。製造過程難免會有碳排放,如何將碳排放量減到最低,事實上是我們近期的重要項目。
Q:為了減低碳排放量,帶領團隊進行的具體行動為何?
A:為了要減少碳排放,旭富與法國巴黎券商公會指數成分股,也就是法國排名前四十大企業-威立雅環保公司(Veolia Environment)合資成立新公司「法蘭摩沙」,設法將碳排放量減至最低。而減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收生產過程的產出。這些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溶劑和材料,如果沒有再利用,就是焚化處理,當然會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因此再利用這些材料,可直接減少碳排放量。
不過,坊間已有許多循環再利用的技術,我們還要自己來做的原因,在於與其他產業相較,製藥業必須符合藥品優良製造規範(GMP),即使我們將產出循環再利用,也必須遵循GMP規範,而市面上廢棄物回收或再利用的技術,多數無法符合規範要求。威立雅環保在歐洲已發展逾百年,具有豐富經驗,於是我們與威立雅環保合作,藉此開展製藥業循環利用的技術。
Q:為了落實減碳,帶領團隊踏入嶄新業務,歷經哪些決策過程?
A:以我們與威立雅環保合資設立的法蘭摩沙為例,這間法臺合資公司,法商出資六成,旭富製藥出資四成。當初命名時,無論是「法臺」或「臺法」均已被登記使用,因此我們擷取法蘭西(France)與福爾摩沙(Formosa),為新公司命名為法蘭摩沙(Framosa)。而新公司的設立,是在因緣際會下認識臺灣威立雅環保公司代表,威立雅環保的專業,扭轉了過去我們對回收業者的成見。其實,我們並沒有所謂的「回收」,因為全部都是屬於製造過程一部分,只是將該部分獨立出來,與專家們合作。
合作過程我們經過多次討論,也產生許多新想法,有些想法乍看似乎不可行,不過如果容易執行,那必定早已被他人進行而非創新,所以創新機會勢必看起來可行,但執行過程將有重重挑戰待克服,克服之後,這就是屬於我們的創新。發掘問題,經過多次討論得到共識之後,就下定決心執行,這是為了接近目標而重複回饋的過程-迭代(iteration),是我們創新必經之路。
Q:成立新公司的過程,如同新創公司創業模式?
A:對,法蘭摩沙其實也算是製藥產業的新創公司。這家新創公司的服務對象,雖然目前以旭富為主,不過,未來也能對同業提供服務。我們將循環再利用融入為製程的一部分,而不僅是回收而已,尤其還能符合製藥產業特定法規,這就是我們獨特的差異。
Q:帶領公司開創新業務,當前經營與未來策略規劃的時間如何配比?
A:由於我們公司業務已上軌道,因此將經營事務逐漸轉由總經理進行,而我成為專職董事長,所以日常經營的時間約占四成,主要專注在尋求創新商機,時間約占六成。所謂尋求新商機,與威立雅環保合作即是其中之一,透過尋找外部機會與異業拜訪才能達成。
Q:若經營團隊意見有不同,如何解決?
A:我來到旭富大約20年,公司高層團隊基本上是我所培養或與我一起進到公司的夥伴,今天只是我比較幸運當到董事長,有想法時大家會一起討論,如果團隊覺得不可行,我也不一定會堅持,也因為彼此是20年的同事,所以都相當清楚對方的想法。
Q:因應當今快速變化的環境,決策時會考量哪些因素?
A:的確,當今社會變化快速,許多挑戰無法套用過去經驗直接解決,需要憑藉一些直覺。不過,直覺並非憑空而來,是倚靠過去經驗累積,再加上分析自身實力是否足以克服挑戰,例如是否有新的研發團隊、是否需要建立新的軟體或硬體。
旭富製藥的產品,以在市面上銷售或即將銷售的藥品為主。近年來旭富也參與新藥開發,新藥開發就是必須面對未知,建立新的知識領域。以旭富最近跨足研發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為例,利用抗體將藥品導向並毒殺目標細胞,例如癌症細胞,未來將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其中藥品的部分就是旭富強項,抗體部分雖然我們不在行,不過尋找合作對象是可行的,而藥與抗體結合的化學反應,也是我們能做的,這就是我們考量的過程,如何從核心技術延伸創新的可能,只要有機會達成,我們還是會踏出那一步。
Q:藥品的研發與業務的跨界,需要創新作為動能,對於創新的容錯度為何?
A:企業在創新過程中,難免會發生錯誤,我常常期許同仁提出新想法,直到我厭煩為止,不過目前還沒有人讓我有覺得煩的程度。我自己是從研發出身,研發過程就是不停試誤,持續尋找最恰當的方法,所以錯誤是可以容忍的。惟不能容忍的,就是不知道錯誤的原因,這很可能直接導致下一次犯錯,正如同外國人所說:「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You don’t know what you are doing),這絕對是很強烈的批評。
Q:希望貴公司在人們眼中是何種印象?
A:具有實力、創新能力,且具競爭力的製藥公司,我們可說是已經做到,但還是希望能保持並繼續尋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