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業傳承 二代不是唯一解

2022-04-21

對一家成立超過四十年的傳統產業來說,面臨公司接班與傳承是迫在眉梢的大事件。前身叫做民舜的民盛是專門生產製造直排輪、冰上曲棍球、極限運動及棒球護具等專業運動裝備的臺灣企業。雖然產品只瞄準小眾市場、但是佔比很高,2022年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也可以看到民盛所生產的裝備穿在金牌得主身上。

民盛創辦人暨董事長陳泰亨分析,極限運動品牌分眾很細,不太會有國際大廠大規模地投入資源,正因為如此,每一個品牌的供應商並沒有很多,而民盛在供應客戶的產品,都可以達到65%以上。一旦民盛在經營過程若出了意外,對於每個品牌都將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基於這樣的理念,陳泰亨開啟了接班與傳承的計畫。

傳承接班人選不一定是子女

幾經探詢子女後,發現他們對公司接班不感興趣。陳泰亨指出,子女各有自己的職涯規劃,而且將公司傳承給二代,不見得是一項資產,可能是一個任務或負擔,對於承接的人來說,甚至必須將未來的職涯都押在這家公司上。

面臨永續傳承接班,要如何確保老員工老幹部能在公司持續穩定的工作?如何維持客戶產品供應無虞?民盛該傳承給誰?這些都成了民盛思考的問題,而張淑媚夫人也提出,面臨「傳承」兩字,大多數的人會侷限在二代接班,但是傳下來的公司若越來越小也就沒有意義。於是陳泰亨產生了「不是誰該接棒,一定需要更好的團隊一棒一棒接下去才是最好的傳承。」公司唯有轉型、資源更多之後才可以繼續壯大。經過這樣的思考邏輯,陳泰亨開始尋找互相合作的夥伴。

員工與客戶才是公司傳承的核心

公司要賣給誰?買家需要什麼條件?成了另一個大哉問。在永續傳承的目的下,陳泰亨希望買家的規模是民盛的十倍。一來是因為太大的公司可能無法投資過多的心力;規模相差無幾則無法投挹注太多資源。相比之下,民盛若能影響買方一成營收,就會是買方值得投注心力與資源的規模。

透過第三方專業團隊資誠的牽線,接觸了營收約為民盛八倍的復盛,在洽談的過程中一拍即合,併購後甚至願意留著民舜的「民」字,展現出十足的誠意與尊重。洽談過程只圍繞兩個要求,陳泰亨指出,賣出的價格是代表自己經營四十多年來的成績單,固然重要,但是「員工」與「客戶」才是最先要關心的兩大重點。

從員工立場來看,不少員工跟著這家公司二、三十年,看著不少人從年輕畢業到成家立業。以老闆的立場,離開這個公司誰要來帶?員工的生計在哪?至關重要。值得慶幸的是,民盛轉換後沒有任何一位員工離職,這不僅對員工來說是件好事,對於新接手的團隊,更能完整順暢地接續營運。

對客戶來說,需要考慮合作已久的客戶有沒有辦法獲得穩定的產品。當供應商蛻變成了一家規模更大的企業,尤其是對於同樣是製造業的復盛來說,技術比較容易搭橋過來,甚至有機會協助民盛跨過以前跨不過的技術門檻。這也代表客戶可以得到更多資源與產能,可說是三贏的結果。

如今併購已過了一年多,陳泰亨在復盛的請託之下依然擔任民盛董事長,持續維繫及傳承組織整併後的整合管理,這樣一來,員工也相對比較安心,無須擔心經營階層更換會發生的人事大地震,留住優秀人才;對外則能安定市場、穩固現有之客戶。

事實上,民盛營運去年增加20~30%,併購才過一年就繳出亮眼的成績單,這就表示併購綜效正在發生,「彼此資源有效運用,也代表著民盛傳承成功。」陳泰亨樂觀地說。

如需瞭解更多 > https://www.pwc.tw/zh/focus/mna.html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