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
根據2021年PwC全球暨台灣家族企業調查報告指出,有43%的臺灣家族企業經常或不時發生衝突。發生衝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家族企業中涵蓋了三個角色:家族成員、企業股東及公司員工,而家族成員可能同時兼具二到三種角色,或僅為純粹的家族成員。當角色不同,需求與想法就不同,此時,可透過預先建立客觀且適用於家族的治理規則「家族憲法」,防患於未然。家族成員之間的紛爭,其中有部分可能來自於財產分配,為減少或降低紛爭發生的機會,以下提供透過家族憲法建立財產分配治理機制的幾個思考面向:
家族成員在家族企業裡所擔任的角色不同,對財產分配的考量也會有所不同。例如許多未上市企業,當企業賺錢時,擔任企業經營者的家族成員可能想把錢留在企業,讓企業有更好的發展;但對於沒有經營企業而擁有股權的家族成員而言,可能較希望企業賺錢後要分配現金股利,以利自己生活或另行創業。為了取得平衡點及共識,可透過家族憲法規範企業的股利分配政策。
舉例來說,透過家族憲法要求家族成員結婚時,須簽訂夫妻分別財產制,可避免家族成員離婚時,因配偶主張剩餘財產差額分配而導致家族資產外流的風險;讓家族成員跟配偶提出簽立分別財產制的主張時,可主張是家規,並不是針對配偶個人,而較好開口。
當家族透過家族憲法建立財產分配的治理規則後,亦可透過外部專業顧問的協助,建立家族信託、家族閉鎖性公司或透過遺囑分配等方式,將家族憲法財產分配內容依法具體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