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商標布局策略

2022-01-11

『地震、火山、海嘯、核子戰爭、太陽風暴、小行星撞地球、糧食危機、生化武器、異世界入侵……從現實到想像,各式各樣的危機在新聞、報紙、電影、小說上日日夜夜上演。我們如此熱衷於想像毀滅。我們也同樣熱衷於想像拯救。』

—《路那(推理小說評論家)》

蔡朝安 主持律師/蔡孟祥 協理/鄧萍玟 協理/吳雅婷 資深專員

Metaverse(元宇宙)一詞源於1992年美國科幻作家Neal Stephenson的小說《Snow Crash(潰雪)》。Metaverse是一虛擬城市,小說中的人物以目視鏡為介面,在虛擬與現實世界切換,人人可在虛擬世界選擇自己的幻想生活,修補現實的生活。

快速的網路、運算科技與VR、AR及MR等將科技小說幻化為真實,面對虛實整合的新世界,無論新科技及傳統產業都需要思考如何在異次元中競爭及生存。2021年10月28日Facebook執行長Mark Zuckerberg在Connect 21上宣告跨越現實生活中的人與人的連結,進入異次元世界,將公司名稱Facebook將改為” Meta Platforms, Inc.”並註冊Meta商標,正式建立起新世界的族徽,運動品牌NIKE也悄悄延伸商標登記到虛擬領域,數位貨幣更是在網路遊戲時就成為異次元交易的貨幣,遑論可跨越空間的數位醫療也正在蓬勃發展。不論產業類型,越來越多廠商紛紛張起虛擬族徽及建立創新的交易模式,可預見競爭已延伸到異次元的世界,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台灣企業須審慎考量如何面對異次元的新世界。

十年前已開打的布局大戰帶動現在及未來產業的需求與發展

蘋果利用iMac, iPhone, iPad以及Apple TV的優勢,推出Apple  Arcade 以及Apple TV+跨足遊戲及影視,全方位的戰略,已逐步展現成果。微軟以提供專業開發或創作工具為主,在十年前就開始用Azure為名,放棄Windows獨大的作法,反而大力整合Unix、Linux作業環境,甚至放棄自身的IE核心,全面改採Chromium為其最新瀏覽器Edge的核心,將整合工具延伸到GCP(Google Cloud Platform)、AWS(Amazon Web Services)。數位貨幣、AI、學習型機器人、5G通信、量子電腦科技推動數位國防、數位交通、數位救護及照護、數位博物館、數位航太探索等等不斷翻新,也終於引發Facebook更名。

現實的生活規範如何進入元宇宙

在元宇宙的虛擬世界的交易中所使用的貨幣、物品設計以及物品標示,這些貨幣是否需要管理?管理這些虛擬貨幣的虛擬金融機構是否受現實法律監管?物品設計所使用的商標是否受到商標法的保護?元宇宙與現實世界已避免不了再度整合,這些問題也隨虛擬世界的演化發展而生,如何將現實世界的法律規範延伸到虛擬世界,成為將來的重要議題。

元宇宙的出現讓人類生活再度產生文化上的相變,以代工產業特別是半導體產業為主的台灣,近年因大廠先行布局而幸運成為產業尖兵,若無法滿足大廠需求即有可能成為棄兵,風險與機會同時並存,台灣廠商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重新進行產業布局,而商標更是擔負著建立企業形象及名稱的任務,不得不慎。

商標布局前的準備與布局策略

企業形象是讓消費者對特定或某些類型產品,產生潛在性誘導的交易動機,將企業內在的整合或開創技術,透過廣告行銷及商標布局等手段顯示於外,這是商標布局的企圖也是目的。

20世紀末的科技泛起的異次元海嘯,影視節目如黑鏡、一級玩家、駭客任務、真實的人類等刺激科技發展,虛擬實境、擴充實境、立體投影、臉部捕捉、5G通訊等不斷推陳出新,公司欲錨定在異次元的哪個領域,什麼樣的形象,依據這樣的形象需要的創新,是公司須先思考的議題。

企業布局需要有個容易留名的稱號以求迅速被認知,Facebook企圖收割將近五十年來Metaverse的發展並以遊戲產業切入這個領域。Tesla執行長Elon Musk宣布要打造聯通美國東西岸的快速地下通道;聲稱發展太空客運並藉此成立Space X,且不遺餘力的在社交媒體宣傳實現登陸火星的願望,或是Space X與Amazon在爭奪衛星軌道的專用權,這些心戰喊話已實質產生先行布局效果。台灣企業如何在元宇宙建立品牌商譽及形象,並能夠迅速讓新世界認識,考驗企業商標布局決策。

普華建議企業採取穩扎穩打策略,同時建立布局策略評估與成果評估標準,加速及提高檢視頻率,並即時調整,將是面對元宇宙布局的最佳策略。

布局策略及檢視循環應依企業經營策略調整

NIKE公司開發虛擬世界的穿搭及人物造型,逐步擴充其商標領域,從運動用品供應商轉型成虛擬形象造型設計服務者。而近期興起的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 NFT),其提供數位貨幣交易服務,成為虛擬金融服務供應商,也推動大量的虛擬商城的出現,觸發虛擬商城的企業商標布局。當企業評估欲進入虛擬世界的市場後,建議須立即開始檢視既有之商標權所涵蓋的申請類別是否足夠、各類別指定之商品項目是否完整、是否需增加申請立體商標、動態商標,企業有了較完整的商標布局,可以降低侵權風險,亦可強化自己的權利,對於公司的品牌力也會更加分。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