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金融服務業者須與時俱進(Why financial-services firms need to change with the times)

人才發展落後的產業很難保有競爭力,應採取以下三個行動,將有助於彌合技能差距。

全球疫苗的推出象徵著後疫情時代正式開始,企業正面臨著決定性和持續改變的世界前景。新冠肺炎為金融產業的業務運作上帶來了許多重大創新變革並且毫無疑問地加速了數位化轉型。在此發展之下,金融產業的機構不得不敏捷地做出因應,且聚焦在他們最重要的資產上:員工。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金融機構面臨不斷增加的需求持續提升新技術和新能力。 全球金融產業的收入約為22兆美元,並持續成長中。 截至2017年,美國金融產業僱用超過630萬的員工,中國超過400萬名,英國則有110萬名。然而,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的《 2020年未來工作》報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 金融產業中有五分之一的職務正面臨著消失的風險,而金融產業的員工中有高達半數從業人員預期自己的工作將會發生變化。

在此破壞與顛覆(disruption)的現象之下,金融產業卻還未做好準備。十幾年前當金融危機來襲時,許多企業因保守而得以守成。在當時,金融科技雖然是一波待突破的浪潮,只是人們還是習慣去實體銀行辦理業務。然而,近年來已有成千上萬的銀行分支機構撤銷據點或改變業務型態,可能是年輕的世代從來不認為實體分行的存在有其必要性,在部分開發中國家(如肯亞),許多銀行的業務都是透過手機完成的。

除此之外,許多受到限制或低強度的彈性監理的金融科技公司和創新服務業者不斷投入金融產業,因此面對數位浪潮的競爭,傳統的金融服務的業者應從內部徹底提升員工的技能以提升競爭力。根據PwC第23屆全球企業領袖調查顯示,僅有17%的金融產業CEO表示,他們的企業在提升員工和領導者的科技知識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也僅有24%受訪者表示,技能提升的相關計畫帶來了更大的創新並加速了數位化轉型(相較於其他產業為30%)。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和PwC的研究預測,如果以提高技術水平彌補目前的技能差距,金融產業可望為全球GDP帶來2.63億美元的成長(其中最大的收益將會來自美國和印度)。

所需具備的軟硬技能

由於科技的迅速發展、法規限制,以及為達到短期財務目標所面臨的壓力,皆可能成為阻礙企業評估是否必要投資提升員工技能。員工在同理心、應變、適應和創造性解決問題(creative problem-solving)等方面的能力也面臨著關鍵差異。人員的流動率也是一個因素 - 幾乎很少企業會願意為了可能離職的員工投資提升員工市場價值與規劃技能培訓計畫,這些計畫通常都很昂貴,而且會因員工離職而無效益。

新冠肺炎加劇了這個現象。消費者行為因疫情而產生加速變化,進而衍生出新的工作型態,去年數位化交易數量暴增便是顯著的例子。企業無法避免必須為了未來發展而加速轉型。

大量的人才提升技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儘管許多企業已經開始卻仍然無法獨力完成。例如:2017年花旗集團宣布與康乃爾科技校區(Cornell Tech)建立合作夥伴關係,發展紐約市勞動市場的數位化人才計畫。然而,以市場為導向、單打獨鬥的方式效率較低,許多小型企業因資源有限也可能無法跟進。因此,各產業協會和貿易團體應為企業提供合適的數位化人才的基礎架構,以幫助區域內的所有企業縮小技能差距,進而加速產業的發展進度。

在包含新加坡,盧森堡和澳洲在內的少數國家,政府和產業機構已介入設立了技能平台,也正好為其他國家在採取類似計畫時提供了一個參考的模式。

為了讓金融產業蓬勃發展,金融產業應積極採取以下三個重要的行動:

  • 進行合作結盟:金融機構在培訓提升其員工技能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些企業的業務型態正從對於流程和效率的高度要求,轉變成為可以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科技和深厚的人文技能。對於大多數的企業而言,這種轉變是無法獨自完成的。無論是與政府、高等教育、產業機構,公會組織還是與其他產業進行合作結盟,各種可能方式都應被納入考量,藉此以促進金融產業人才的技能提升。
  • 深入研究數據:許多組織在尚未深入了解數據的情況下便投入人才培訓和發展的相關計畫。我們可透過金融機構內部的分析資訊,了解科技與不斷演變的商業模式正在使得哪些職務和技能變得虛設與沒有價值,這些數據資訊同時也突顯了新設立的或持續發展中的職務所需要的不同技能和經驗;除此之外,這些數據亦能提供彌補技能差距所需的學習與發展的豐富訊息,以及有助於企業快速達成多元目標的方式,如工作流程中的學習(即與其他人協作的學習,而非在工作時間以外的獨立任務)相關的思考方向正在成為加速學習以彌補技能差距的新型態。
  • 了解學習新技能、生產力和自動化之間的正相關係:政府和金融機構可將學習新技能的相關推廣與創造就業機會相互結合,促使這些計畫得以自籌經費。培訓嫻熟技能的勞動力以提高生產力,為經濟成長帶來更多的效益。PwC為技能提升的相關助益所建立的經濟模型證實了這項投資不僅可以回收成本,還可增加整體產業的GDP,金融產業當然也不例外。自動化、生產力和學習新技能之間的關係十分明確,這場疫情也確實加深了企業的決心,最近在美國一項針對400名在各行各業任職的員工所進行的調查便是一例,其結果顯示91%致力於提升員工技能的公司,其生產力已有顯著的提升。

在利率低迷的時代,疫情的複雜性又為金融產業增加了不少成本的壓力,產業轉型變革已成為勢在必行的關鍵任務。金融產業在一個國家的經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然而勞動力的條件與需求正在以超越多數金融機構所能適應的速度顯著變化,因此,各國政府應協助金融產業並共同合作,尋求長期提升技能的解決方案,以彌合現有的技能差距。

  1. 原文作者:Nicole Wakefield為PwC全球金融產業服務顧問諮詢負責人(PwC Global Financial-Services Advisory Leader) 
  2. 原文出處:strategy+business

strategy+business是屢獲獎項的管理雜誌,專為全球企業和組織中的決策者而設計,其宗旨在闡明企業領袖在策略、行銷、營運、人資,治理等領域所面臨的複雜選擇,以及其決策的影響。s+b在不同的平台上以印刷品及電子期刊方式出版。這本雜誌是由特定的PwC聯盟所成員所發布。

Contact us

陳 念平

陳 念平

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執行董事, PwC Taiwan

Tel: +886 2 27296666, x26900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