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至上

next-gen thumbnail
摘要
了解亞太區對永續報告書的要求,並針對企業的永續之路提供最新洞察

本篇由PwC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編寫的出版品,針對亞太區的全球永續報告書趨勢,及對報告書相關要求的最新演變進行整理。

本報告亦以2021年發布的永續報告書為基準,以亞太區13個經濟體中(含臺灣)市值排名前650大的上市企業作為分析對象,檢視永續報告書中的關鍵元素,並提供最新洞察。

關鍵訊息

  • 隨著亞太區對永續報告書的要求涵蓋面越來越廣,當我們以如何將永續承諾轉化成實際行動為基準,檢視企業的永續報告書是否夠成熟時,當中顯然仍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茲將本篇針對亞太區永續報告書所做的調查,重點整理如下:

重大性議題(Materiality)

  • 無分地域,亞太區幾乎所有企業的永續報告書,均對重大性議題有所揭露:在本調查分析的650家企業樣本中,便有62%針對10-20個重大性議題進行資訊揭露;80%的企業則進一步揭露重大性議題的遴選標準。

氣候變遷及風險管理(Climate change and risk management)

  • 亞太區有超過70%的企業,都將氣候風險揭露為永續議題之一;不過對於如何將氣候風險和組織的風險管理架構加以整合,多數(59%)企業則未能揭露。

永續報告書架構(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framework)

  • SDG、GRI及TCFD為永續報告書使用最普遍的準則。隨著未來部分國家可能將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納入須強制揭露的資訊,可預期的是,企業對以TCFD為基準進行撰寫的永續報告書,接受度應會越來越高。

公司治理與責任(Governance and responsibility)

  • 僅有中、低比例的企業針對董事會成員進行永續議題的培訓,或將企業領袖薪酬與ESG表現連動,兩者的比例分別為24%、16%(澳洲為例外)。
  • 關於董事會的ESG責任及ESG公司治理架構揭露,則依地域有很大的不同:澳洲、香港、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在這些面向揭露的比例都很高。

透過確信,建立信任(Building trust through assurance)

  • 亞太區多數國家的企業,對永續報告書進行第三方確信的比例都不高(37%),臺灣因對確信有特定、強制的要求,是其中少數的例外。

對企業的行動呼籲

  • 隨著亞太區對永續報告書的要求涵蓋面越來越廣,企業必須或被外界期待得有更多作為。企業須起而行,避免將永續報告書視為須完成的合規待辦事項,而是透過這個媒介,在將氣候承諾化為行動的過程中,自信的和外界溝通。
  • 有鑑於外界對永續影響及價值創造的資訊要求日益增加,企業應尋求和利害關係人、股東,建立更深厚的信任。以下幾點可做為參考:
    • 積極讓利害關係人、股東參與永續報告書編寫的過程,並回應他們的疑慮。
    • 透過可信的永續報告書,來強化投資人的信任。
    • 藉由風險管理,更有效的控管氣候風險。
    • 考慮透過培訓及薪酬制度,激勵永續相關行動和作為。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