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氣候科技現狀報告

State of Climate Tech 2023
  • 2023-10-27
  • PwC Global於10月17日發布本報告,以全球超過8,000家氣候科技新創公司及逾32,000件投資案為對象進行分析,總投資規模超過4,900億美元。
  • 本報告發現,全球氣候科技投資金額已是連兩年呈現衰退;不過相較於2023年全球整體創投及私募股權基金投資規模下滑約50%,氣候科技的投資金額衰退幅度稍微緩和。
主要發現

2023年氣候科技投資金額年減40% 衰退幅度相對持穩

  • 對氣候科技的創投投資人而言,過去兩年無疑經歷嚴峻的考驗:地緣政治的混亂、估值的下滑、通膨及利率飆高等不利因素,為市場帶來利空。
  • 2023年全球整體創投及私募股權基金投資金額年減50.2%,來到6,380億美元。相較之下挹注於氣候科技新創的投資金額,2023年下滑幅度稍稍緩和,年減幅度為40.5%。
  • 受益於衰退幅度相對平緩,氣候科技投資佔創投資金的比例持續攀升,從2018年的7%上升至2023年的10%以上。截至2023年第三季為止,氣候科技的投資佔比已升至11.4%。

氣候科技投資更為主流 中期投資件數增加

  • 值得注意的是,氣候科技的投資有越來越主流的趨勢:經驗豐富的氣候科技投資人(亦即投資新創數目超過五件者)佔整體氣候科技投資的比重逐漸下降,初試啼聲首度投資氣候科技的投資人,數量則持續增加,顯示氣候科技對整體市場的吸引力。
  • 此外,氣候科技新創B、C輪等中期的投資件數(568件),也於2023年逼近種子到A輪的早期階段件數(590件)。在2018及2019年間,尚處早期階段的氣候科技新創投資件數約佔三分之二以上;到了2023年,比例則降至47%。
  • 關於對氣候科技初期投資力道減弱的現象,本報告分析,可能是因為總體經濟環境不佳,以及氣候科技多屬資本密集,要建立經濟規模或實際導入較不易的緣故。

更多氣候科技創投資金用於解決製造業碳排問題

  •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統計,工業製造業佔全球碳排量34%,為產製溫室氣體最大宗的產業;其次則依序為食品、農業及土地利用(22%)、營造業(17%)、交通運輸(15%)、能源(12%)。
  • 即使有更多資金投入降低工業部門碳排放的氣候科技,其投資比例仍偏低。以2022年第三季至2013年第一季的數據分析,有高達50%的氣候科技投資資金挹注於交通運輸產業、26%用於能源產業,工業製造、食品、農業及土地利用卻分別僅有8%、10%。
  • 然而這樣的情況在過去一年有所改善:2023年有更多投資人,將資金用於解決工業製造碳排問題。2013年第一季至2022年第三季之間,僅有8%的氣候科技投資資金投入解決工業製造產業碳排問題的新創企業;不過在2022年第四季至2023年第三季間,比例則升高至14%。

太陽能、綠氫、碳捕捉 氣候科技投資持續增加

  • 即使2023年整體氣候科技投資金額呈現下滑,特定具備降低高碳排潛力的氣候科技,投資比重仍持續攀升:太陽能增加24%、綠氫更大幅上升64%,分別佔整體投資金額的7.4%、3.9%。
  • 此外,碳捕捉、利用與儲存相關科技的投資金額,自2022年以來則上升39%(但投資金額佔比仍不到2%)。
  • 相較之下,減碳力度較低的氣候科技,吸引到的資金也下滑:如輕量電動車的投資比重自2022年以來下滑了50%、大眾運輸及電動腳踏車等「微型交通」 (micromobility)則下滑38%。

交通運輸氣候科技投資降溫 能源領域崛起

  • 觀察全球各區域市場的氣候科技投資趨勢,可發現投資人青睞的投資領域已逐漸改變:自2022年第三季至2013年間,交通運輸產業的相關氣候科技仍佔整體投資金額50%。不過北美、中國大陸兩大市場近年投資重心已逐漸轉向:北美交通運輸產業相關的氣候科技投資比重,已從2018年的59%下滑至2023年的24.4%;中國大陸則從2018年的94%降至2023年的71.5%。
  • 另一方面,能源相關的氣候科技投資則持續提升,尤以中國大陸市場最為明顯:從2018年的低於2%大幅提高至2023年的22.2%。

給氣候科技新創的三點建議

  1. 跳脫喧囂,冷靜思考(Think outside the buzz):
    氣候科技新創需要政策支撐,也需要企業投資和消費者刺激。不過回歸基本面,新創仍須具備獲利能力,否則無法成長,更不應過度依賴政府補貼。
  2. 針對景氣循環逆向操作(Make countercyclical moves):
    部分投資人將目前市場的低迷視為復甦必經的過程;近期企業估值的下滑,對買方相對有利。
  3. 為成長預作準備(Plan for the growth phase):
    優秀的氣候科技新創需要的不僅是創新想法,更需要充裕的資本支持其成長。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2023年用於潔淨能源的投資金額超過一兆美元,這遠遠超過創投及私募基金所能提供的資金水位。也因此氣候科技新創須探索各種可能的資金來源,如政府補貼或租稅優惠。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