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e 2024: Preparing for impact

2024年礦業報告:準備迎接衝擊

Mine 2024: Preparing for impact
  • 2024-07-29
  • 本報告分析全球前40大礦業公司,提供產業趨勢洞察,並著重於探索礦業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和影響,以及如何透過回收與廢棄物再生,降低對傳統採礦的依賴,並利用科技提高生產力和增加安全性。
  • 本報告發現2023年全球礦業面臨挑戰,主要商品產量增加,收入卻下降7%,預估2024年此趨勢將延續。儘管收入與利潤面臨壓力,週期性和結構性的問題,將迫使礦業為企業成長與轉型進行投資。
主要發現

全球礦業面臨挑戰
2023收入下降7% 預估2024持續低迷

  • 隨著監管、經濟和社會壓力增加,礦業正積極進行企業重塑,探索礦業於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以及透過回收與廢棄物再生,降低對傳統採礦的依賴,有效利用資源,減少環境汙染。
  • 2023年供需不平衡造成鋰、銅、鎳和鈷的價格大幅下跌。核能發展則促使鈾的需求增加,但供應端十年來未投資提升產量,導致價格上漲,自2022年每磅低於50美元,飆升至2024年初超過100美元。煤、鋰、銅和鉑族金屬價格下跌,導致6家相關企業跌出全球前40大礦業公司,而黃金和鈾價格上漲則推動6家企業進入前40名。
  • 儘管存在價格波動,但結構性趨勢將持續支持大宗商品長期需求。尤其在印度、其他亞洲地區和發展中國家,都市化和基礎建設需求帶動鐵礦、銅及其他礦業需求,平均所得上升亦推動市場需求上升。此外,糧食生產亦為礦業結構性成長關鍵領域,卻時常受到忽視。

克服糧食危機 礦業提供糧食生產六大重要用途

  •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80億人中至少有7億人沒有足夠的食物,世界經濟論壇數據也顯示,全球有16個國家的飢餓程度極高。為確保糧食充足,二十年內農業生產需成長55%以上。
  • 礦業對全球糧食安全和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礦業供應了農業所需的消耗品和原料,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有助減少森林砍伐,更有助減少砍伐森林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占碳排量20%)。
  • 礦業以六種核心用途影響農業,包含肥料、水處理、土壤改良、植物營養補充劑、農藥和除草劑、動物營養補充劑,其中以肥料最為重要。
  • 商業肥料主要由磷、鉀和氮製成,前兩者為其中必要礦物。氮通常從石油和天然氣價值鏈中獲得,而鉀和磷則從磷礦和鹽水中開採。石膏和硫酸為灌溉使用的化學物質,石灰被用於調節土壤pH值,而微量礦物質對動、植物的健康至關重要,此外,含有礦物質作為活性成分的農藥和除草劑也是糧食作物可否豐收的關鍵。
  • 現今超過40%農耕地土壤缺乏磷酸鹽,磷因此被列為中國大陸和歐盟之關鍵礦物,鉀則被中國大陸與加拿大列為關鍵礦物。估計至2050年全球人口將新增19億人口,為確保糧食供應無虞,磷的產量每年需增加5,500萬噸(25%)。

磷、鉀供應短缺將影響全球糧食安全

  • 由於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等因素,造成肥料價格飆升,據統計俄羅斯占全球磷酸鹽出口量17%、鉀鹽出口量20%。同時,磷做為磷酸鐵鋰電池的成分,約有三分之一電動車使用這款電池,亦可能增加對資源的需求競爭。
  • 磷和鉀供應短缺的替代方法補充有限,然而礦物回收已相當普遍,且成為輔助傳統採礦的重要手段,更為礦業公司重塑商業模式提供了新的機會。且隨著各國監管緊縮,投資循環經濟將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 相較傳統採礦,礦物回收更具成本效益,亦可緩解土地退化、廢石、水汙染與溫室氣體等對環境的影響,縮短供應鏈更可降低對進口的依賴。然而,礦物回收的過程可能產生具危害的廢棄物,且原料供應不穩定,凸顯了需要透過技術優化礦物回收效益,如改善金屬冶煉製程,或以AI等創新技術提高回收效率等。

監管規定推動金屬回收成長

  • AI技術與礦物彼此相輔相成,半導體晶片由矽、銅、金、錫、鎳、鈀和銀等金屬製成,儲存設備與資料中心亦仰賴大量金屬打造,因此AI需求提升也將帶動相關金屬需求上升。應用AI技術輔助礦物回收,如感測辨識金屬種類、優化回收供應鏈、回收金屬品管等,將有助提升回收效率,降低成本與環境危害。
  • 不同的金屬回收市場發展程度各異,如鉑族金屬和銅已具有發展成熟的回收體系,回收鉑族金屬占供應量26%,相較2000年不到5%,其中鈀的回收率高達31%;而回收銅亦高達30%。
  • 鋰和稀土元素等關鍵金屬回收正逐漸成熟,預計未來10-12年,隨著電動車屆使用年限,鋰的回收量將顯著增加。歐盟亦規定電池中的活性物質,至2031年和2036年須包含一定比例之再生材料,顯示企業需提高回收利用率,以滿足未來的法規要求,從而推動金屬回收成長。
  • 若想達到歐盟法規標準,須大幅提高回收量和成長率。50年後,假設全球回收可完全符合法規標準,回收鋰將占供應量近30%;若僅實現50%回收標準,回收鋰將占供應量20%。

礦物回收為提高生產力關鍵
潛在價值達數十億美元

  • 儘管鋰的產量穩定成長,卻因價格波動無法保證收入成長。投資鋰相對資本密集度低、回收期短,預期需求成長更刺激大量投資加入。
  • 礦物回收為礦業提高生產力的關鍵,然而過去五年商品價格下降、生產成本上升近30%,迫使企業投資節省成本的技術。然而礦業公司仍需關注提升生產力,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至2030年,因物聯網(IOT)市場和採礦技術進步,其潛在價值估計可達數十億美元。
  • 礦業採納新科技優化營運模式,激發創新、提升效率,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 價值鏈優化,從礦物探勘、開採、運輸、回收和資源管理,透過數據分析、自動化技術等輔助優化相關程序。
    • 投資再生能源,減少電力中斷和不穩定的風險。
    • 利用新技術提升礦物開採效率,並透過環境管理系統進行礦場環境監控、故障設備檢測等,提升安全性。
  • 然而,享受新科技提高生產力的同時,也可能產生網路安全、科技依賴、技術過時等風險。
  • 透過併購可增加企業競爭優勢、加速轉型,農業與基礎建設對礦業的需求引發投資人興趣,礦業前40大企業2023年併購交易總數較2022年下降約15%,總金額超過640億美元,成長3%以上。2023年關鍵礦產交易上升至40%。企業透過併購重新配置資產組合、完善業務,剝離非核心資產。
  • 許多關鍵礦物供應短缺,資源競爭激烈,巨大的價格波動吸引高風險投資人加入市場,低風險投資人則傾向投資供應穩定的礦產。
  • 2023年銅和鋰占關鍵礦產交易70%以上,較2022年略為上升,但以交易總金額來看,銅占80%以上。
  • 追求永續為礦業公司併購交易關鍵因素,透過收購供應銅、低碳鋁、再生能源等企業股份,建構永續投資組合。並積極擴展合作夥伴關係,尋求超越傳統產業界線的專業領域,以及加強與監管單位合作。

相關連結

報告摘要時間:2024年7月12日

相關服務:

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