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

next-gen thumbnail
摘要

面對詐欺、賄賂或貪污帶來的衝擊,你的企業是否已做好因應準備?本調查發現,企業周遭容易遭受攻擊;隨著攻擊頻率增加、形式趨於複雜,外部經濟犯罪者對企業的威脅程度也越大。

PwC的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針對以下議題提供簡要說明:企業對詐欺及經濟犯罪的態度為何?哪一類經濟犯罪最為普遍?以及企業目前如何應對重大的詐欺風險。

關鍵訊息

  • 來自環境、地緣政治、金融及社會的壓力,讓風險情境比以往都來得更脆弱,這也讓防堵詐欺及其他經濟犯罪的挑戰更為複雜。在企業加緊腳步、因應變動的同時,不良分子也伺機而動,試圖從漏洞越來越大的犯罪防禦網中獲利。

網路犯罪高居威脅清單之首

  • 這份針對全球53國、1,296位企業領袖所做的調查發現,網路犯罪(42%)、源自客戶/消費者的舞弊與詐欺(34%)及資產侵占(24%)為組織最常遭遇的經濟犯罪,其中又以科技、媒體及電信業遭遇的經濟犯罪數量最多。
  • 不過,即使面臨供應鏈問題、環境及地緣政治不穩、經濟不確定性及其他新興風險的挑戰,企業遭遇的整體經濟犯罪率,自2018年以來並未上升。過去兩年,僅有不到一半(46%)的組織回報曾遭遇詐欺或經濟犯罪。

企業規模越大,遭遇經濟犯罪風險越高

  • 即使如此,經濟犯罪帶來的衝擊仍愈發龐大。年營收逾百億美元的企業中,有52%遭遇經濟犯罪威脅,且有18%承受的損失超過五千萬美元。年營收在一億美元以下的企業,則有38%遭遇經濟犯罪,22%的經濟損失超過百萬美元。
  • 此外,隨著疫情來襲,許多組織加速數位轉型的腳步,這也讓企業置身脆弱的情境。遠距工作除了帶來數位安全疑慮,也增加其他的風險。遭遇經濟犯罪事件的組織中,約有70%的確因新冠疫情干擾,而受新的經濟犯罪所苦。

新興風險

  • 許多公司這才開始意識到,社群媒體、服務及電子商務等數位平台的崛起,為無數的詐欺及經濟犯罪風險大開方便之門。過去24個月,約有40%的組織遭遇的經濟犯罪,為某種形式的平台詐欺。
  • 其他的新興風險,則包括ESG揭露詐騙(指竄改ESG揭露資訊的內容,而非反映組織行動或進度的現實)及供應鏈詐騙。隨著ESG對利害關係人的重要性持續增加,在相關領域犯下經濟犯罪的誘因,也將日益升高。

對抗外部威脅,企業需要新思維

  • 本調查發現,來自外部的威脅持續增加,且無論犯罪者的能力或引發的效果,威力都在迅速提升。遭遇詐騙的組織中,有近70%表示,最具破壞力的事件來自外部攻擊,或內外人士的勾結。
  • 受訪者也表示,他們正強化內控、技術實力與改善回報流程,以預防、偵測經濟犯罪。然而,抵禦新的外部威脅,須仰賴不一樣的工具,企業須持續專注於相關政策、訓練、內控,以及更頻繁運用複雜的科技。
  • 當外部經濟犯罪持續增加,企業必須以更具創意的方式來思考,該如何將周邊武裝起來。了解消費端產品的生命週期,在用戶體驗及犯罪管控間取得適當平衡,以及對數據有綜觀全局的理解,都將有助於企業對抗經濟犯罪。
關注我們